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膜分离技术具有简单、高效、快速、选择性高等特点,在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脱除等领域均展示了优越的性能。膜材料作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由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的聚丙烯微孔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支撑膜材料。但市场上流通的商用膜规格相对固定,不利于具体体系的个性化选择。鉴于此,本实验室尝试建立一种简单、便捷的制膜方法,并将所制得的聚丙烯微孔膜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和酚类物质的分离提取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提取效率。鉴于海洋石油开采中时有发生的漏油事件,我们也尝试合成了一种超疏水材料,用于油水体系中油的回收,取得了较好的油回收效果。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综述了几种不同的制膜方法以及液膜的主要种类及其应用。2.以聚丙烯(PP)为膜材料,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邻二甲苯做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了PP平板膜,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得的PP平板膜进行了表征。通过考查条件,得到了优化的制膜工艺为:PP、PEG、邻二甲苯质量比为3:1:70,加热温度为145℃,搅拌时间为60min,95℃烘干4min,45℃恒温水浴槽中萃取5天,膜外观良好。以自制的PP平板膜为膜材料,以磷酸二(2-乙基己基)脂(D2EHPA)-煤油-盐酸反萃分散组合液膜体系对Cu(Ⅱ)、Zn(Ⅱ)、 Cd(Ⅱ)、Ni(Ⅱ)四种金属离子进行了分离富集。优化的分离条件为:膜溶液浓度为0.5mol/L,料液相pH为4.2,反萃取液为4mol/L的HC1溶液,液膜相和反萃相体积比为50:30,传输时间为5h。在此实验条件下,Cu(Ⅱ)、Zn(Ⅱ)、Cd(Ⅱ)、Ni(Ⅱ)的传输率分别为47.5%、38.76%、70.81%和60.05%,建立的液膜体系对考察的四种离子展示了较好的提取选择性。3.以自制的PP平板膜为膜材料,以三正辛胺(TOA)-煤油-氢氧化钠为反萃分散组合液膜体系,对苯酚(PhOH)、对硝基苯酚(PNP)和2,4,6-三氯苯酚(TCP)三种酚类有机物进行了分离提取。优化的提取条件为:载体TOA浓度为0.8mol/L,料液相pH为4.7,接受相为0.02mol/L的NaOH溶液,液膜相和反萃相体积比为50:30,传输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PhOH、PNP、TCP三种酚类有机物的传输率分别达到了50.12%、62.58%和54.3%,对考查的三种酚类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提取效率。4.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采用硅烷化修饰技术对纳米粒子进行硅烷化改性,再将其修饰到棉花上,制备出了疏水棉花。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疏水棉花的表面形态、疏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表征,获得了静态接触角>150°的超疏水性能。将所制得的超疏水棉花用于油回收研究,展示了8.333g/g的吸油效率,并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