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高发,大部分脊髓损伤是由交通事故造成,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脊髓损伤后病变发生机制的研究成为了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指脊髓最初受到机械性损伤而产生的局部的神经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损伤发生于原发性损伤后,主要表现为损伤区的不断扩大及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由于脊髓中血管丰富,所以在脊髓损伤后脊髓中的血管也受到破坏,影响血脊髓屏障的功能。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中存在的免疫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也发生激活,迁移到损伤区吞噬坏死组织并生成炎性因子,与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在研究脊髓损伤后的机理上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改变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清楚。为此我们以大鼠挤压伤为模型,研究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与小胶质细胞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脊髓挤压伤模型,选用伤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脊髓损伤激活小胶质细胞后BSCB的功能状态。在实验中,我们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测量了SCI后0h、8h、24h、72h、1w、2w、4w时的损伤区面积,在各时间点分别为0.47±0.11mm2、1.60±0.60mm2、1.80±0.57mm2、3.88±1.86mm2、3.51±1.29mm2、2.33±0.53mm2、2.23±1.44mm2。同时我们用小胶质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免疫荧光组化观察小胶质细胞,股静脉伊文思蓝注射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伤后24h组可观察到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后一部分迁移入损伤区内,吞噬坏死组织,形成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而1w时脊髓内已无伊文思蓝,血脊髓屏障恢复正常。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血脊髓屏障的关闭在时称上是不一致,说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不足以破坏血脊髓屏障。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血脊髓屏障的关闭在时间上不一致,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不能影响到血脊髓屏障的关闭。继发性损伤在72h时损伤区面积达到最大,到2w时形成空洞,损伤区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肌腱病(tendinopathy)不但是一种职业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发病率高,是目前骨科学和运动医学主要的伤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过度牵伸载荷导致肌腱的微损伤及不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a)水平的变化。同时,经超声心动图测量
第一章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目的了解胫后动脉穿支的解剖特点,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侧新鲜中国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
针对当前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在总结广州市先烈中路小学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广州市公立小学食品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PLF与PLIF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为进行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术式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工程管理中有效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可以为其创新发展找到突破口,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加强对BIM虚拟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主要阐述了BIM的
<正>《南游记》是晚清时期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游记。作者恽毓鼎曾任清朝史官十九年,"遇事陈奏,两宫未尝不称善"(张维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卷9,第26页),为人处事颇为上层
停车诱导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投资数额大,涉及的技术全面且可选方案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停车诱导系统是否达到预期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