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50%,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年来实践证明,各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标准手段。但目前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尚存在一些问题,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经典研究均是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完成。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采用精确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是否较常规术后放疗能进一步提高局控率,减少毒副作用。哪些患者是辅助放化疗的最佳获益人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6例直肠癌Ⅱ、Ⅲ期患者术后TNM分期、辅助放化疗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周期数等因素对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同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进行盆腔预防性照射的毒副作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生存情况及治疗副反应,为临床制定更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26例,其中pTNM分期Ⅱ期51例,Ⅲ期患者175例。辅助化疗组116例,辅助放化疗组110例,放疗剂量45~54Gy,中位剂量50Gy,其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88例,调强放疗22例。全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4周期。191例以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替加氟)化疗,24例行LF方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替加氟)化疗,11例口服单药希罗达。中位随访期30月。分析TNM分期、辅助放化疗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周期数等因素对局部复发率、OS和DFS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  1全组治疗状况:全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8%、20.7%、22.8%和15.2%、31.2%、39.4%,全组1、2、3年OS和DFS分别为94.4%、71.7%、61.5%和78.8%、59.8%、53.1%。全组59.3%患者出现1~2级胃肠道毒副反应,46.9%患者出现1~2级血液学毒副反应,无3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发生。术后放化组的胃肠道、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2%和64.5%,明显高于术后化疗组的41.4%和30.2%(x2=31.683,P=0.000;x2=26.786,P=0.000)。术后放化组中,20.9%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其中1级占11.8%,2级占9.1%;10%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1级占8.2%,2级占1.8%。  2 T2期、T3期患者的1、2、3年局部复发率、DFS无明显差异(x2=1.041,P=0.314;x2=2.295,P=0.130),T2期患者OS高于T3期患者(x2=4.278,P=0.039)。  3 N0期、N1期、N2期患者的1、2、3年局部复发率、OS及DFS均有显著差异(x2=14.599,P=0.001;x2=47.196,P=0.000;x2=38.885,P=0.000),随N分期增加,局部复发率高,OS及DFS均有下降。  4Ⅱ期患者的1、2、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Ⅲ期患者(x2=13.800,P=0.000)。OS、DFS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x2=18.610,P=0.000;x2=14.993,P=0.000)。  5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0.5%、10.5%,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5.5%、29.7%、33.2%(x2=11.213,P=0.001),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化疗组1、2、3年OS分别为94.2%、76%、70.7%和95.6%、68.4%、53.5%,1、2、3年DFS分别为81.9%、60%、54.1%和76%、59.2%、52.3%,组间差异不显著(x2=3.579,P=0.059;x2=0.263,P=0.608),但术后放化组有延长OS的趋势。  6化疗周期数:化疗≥4周期组1、2、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化疗<4周期组(x2=4.631,P=0.031),化疗≥4周期组OS、DFS均高于化疗<4周期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x2=5.306,P=0.021;x2=3.941,P=0.047)。  7将手术与放疗时间间隔分为≤30天(26例)、31~60天(36例),>60天(48天)三组,结果显示不同时间间隔组1、2、3年局部复发率、OS、DFS均无明显差异(x2=1.170,P=0.557;x2=3.831,P=0.147;x2=4.051,P=0.132)。  8同步放化组和序贯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OS、DFS均无明显差异(x2=0.000,P=0.992;x2=1.596,P=0.207;x2=0.230,P=0.631)。  9Ⅱ期患者术后放化组和术后化疗组1、2、3年OS、DFS均无显著差异(x2=0.058,P=0.810;x2=3.356,P=0.067)。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3%、13%,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9.8%、39.2%、44.9%(x2=13.230,P=0.000)。术后放化组的1、2、3年OS高于术后化疗组,统计学差异显著(x2=3.875,P=0.047)。术后放化组1、2、3年DFS与术后化疗组差异不明显(x2=1.632,P=0.201)  1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直肠癌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直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1术后放化疗组可显著降低Ⅲ期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OS,是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最佳模式。  2Ⅱ a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术后放化疗价值不显著,建议术后辅助化疗作为综合治疗模式。  3术后放化疗血液学及胃肠道毒副作用显著高于术后单纯化疗。  4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对本组患者未显示出局控率和生存率的差别。  5化疗周期数对Ⅱ期和Ⅲ期患者的局部复发和生存影响显著,若化疗周期数不足,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状况差。  6术后盆腔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可显著降低盆腔复发率,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机率和程度。  7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直肠癌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直肠痛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也是导致我国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多项研究认为该疾病呈进展性,15%~40%的患者确诊后经过20~25年后发展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新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原有语言材料使用构词法构成新词。本文通过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总能看到树的身影。  它是缄默的,安静地站在街边、院落、田野、山崖,任云卷云舒,任春夏秋冬,它是岁月的见证者。  这个3月12日,是第30个植树节。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树的故事。    云岚讲述:村庄里的柿子树    在我们乡下,柿子树是最常见的果树了。  柿子树多是曾爷爷和爷爷那辈人种下的,已有些年头,斑驳的树皮,苍凉的枝杈,在山峦间顽强地生存着。  “老柿树是救命树!”
期刊
多媒体技术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
平行线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得出的.  解答某些含平行线条件的求角的度数问题时,要注意从平行线性质入手. 现以近年来的中考题为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利用已知的平行线  例1(广东省广州市)如图1,AB∥CD,若∠2=135°,那么∠1的度数是(). 
为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所任高等师范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尝试改革,利用课堂试验教学法进行教育学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使该课程教学面貌发生转变,拓展了教学潜力,更好地培养师范生胜任21世纪教书育人工作,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素质。    改革背景    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都在于教师,这就为现在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极为严肃的课题。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