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福利国家研究——以英国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一经产生就成了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等理论分歧争论的焦点。福利和福利国家已不仅仅与公共政策有关,它们更与自由、公正等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密切相连。福利与福利国家的讨论始终渗透着功利主义、权利、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各种社会哲学理论。伴随着道德取向的福利思考的再度兴起,自由主义的福利理论受到重大冲击,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观也做出相应调整。福利概念与正义、平等、自由和权利等价值判断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福利”、“福祉”和“需要满足”等已成为国家干预或强制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以英国为案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析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发展、危机与改革,力图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洞察福利国家演进的本质内涵,并追寻福利及社会保障的道德诉求,进而探索文明社会中,如何实现对人的尊重和人的生存价值的意义。论文首先梳理了福利国家的思想理论渊源,探讨了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公民权理论的福利观和福利思想。其次,继福利国家理论渊源讨论后,对从“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成、发展到撒切尔保守主义改革,再到英国“新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实践活动进行了历时性的分析。第三,继具体层面的分析之后,概括提炼出当代英国及其他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的理论困境与实践困境。第四,由理论与实践困境来反思福利国家的理论。从对福利国家的理论困境的反思入手,探讨了正义、平等与福利国家间的关系,并运用第三条道路的平等主义理论折射出英国福利国家的价值追求,运用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出福利国家实践活动的哲学本质,并最终指向福利制度的满足人的需要与幸福,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的追求的论证。论文最后的结语部分探讨了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从福利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中可能的借鉴。
其他文献
“俭”,作为一个伦理道德范畴,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单从其字面意义来讲,“俭”有很多种意思。俭jiǎn【释义】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俭形声。从人,从佥,佥亦声。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哲学已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热点和生长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加拿大籍哲学家马里奥·奥古斯托·邦格(Mario Augusto Bung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马克思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从生活美学的角度,在进一步系统研究审美文化的内涵、审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寻找审美文化走向
本文以消费主义理论为切入点,对当代受消费文化影响的新闻价值取向进行研究。这里之所以说“新闻价值取向”,而不说“新闻伦理”,在于笔者尽可能地将意识形态影响和道德判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子贡,是孔子门下“言语科”的弟子,他在学问上“告往知来”,在政治上闻达于诸侯,在经济上“亿则屡中”;本文以孔子学说的学习者、实践者、捍卫者为线索,对历代学者的注释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