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川渝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在微博场域中自我呈现的动机、形式、过程、策略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问卷回收率为95.2%,剔除13份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63份,有效问卷率为92.6%。在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抽取8位大学生,对其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情况进行个案访谈:与此同时,还对这8名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以及3个学校的微群信息进行了文本分析。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大学生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呈现的动机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获取信息资源和帮助,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呈现网络多元自我;拓展和维护人际关系,建立自我认同机制:休闲娱乐,放松减压,保持自我平衡。
大学生们总体上喜欢在微博上通过发布个人信息进行自我呈现。其中,文字信息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呈现的最主要形式,其他几种形式的应用是仅仅是起点缀和美化的作用。
本研究将微博比作大学生自我呈现的前台区域,前台区域包括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对个人主页的装扮就好比舞台设置,个人前台包括的“外表”和“举止”必须通过微博内容才能进行了解。
大学生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角色包括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如子女角色、兄弟姐妹角色等)、社会关系角色(如学生角色、朋友同学角色、实践者角色等)、其他角色(如某位名人的粉丝角色、社会热点评论员角色、生活体验者角色)。大学生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目的是想呈现理想的自我形象。
大学生微博使用者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粉丝”的乖巧行为与大学生自我呈现者有关“乖巧”的“乖巧”行为,在相互表现出的这种乖巧中,大学生与“粉丝”们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成为大学生在微博场域进行自我呈现的促进因素。
大学生们最喜欢在微博中使用的四条自我呈现策略,分别是“体验分享”、“能力显示”、“总结反思”和“榜样示范”。
大学生在微博自我呈现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种自我呈现方式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总的来说,微博场域为大学生进行自我呈现提供了一个强大且功能齐全的舞台,而大学生又的确需要有这样一个舞台来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