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从它第一次被描述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封闭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一种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型社区,封闭社区正成为我国社区的主要类型。就在全国大力发展封闭社区的同时,我们不禁思考它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契机,这又为我国的社区建设带来了怎样的结果。目前大部分关于封闭社区的研究都集中在地理相关学科上,国内关于封闭社区的研究尚不多,且研究大都着重于对国外研究的文献梳理,少有学者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对封闭社区的形成发展机制及其后果进行反思。正是这个原因,促使笔者投入这一项研究中。 笔者在研究中采取了社区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需求选取了N市Q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问题,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方法来深入了解相关事实,同时运用芝加哥学派人类生态学理论视角对社区进行考量。文章用四部分对封闭社区在我国的运行状况做了研究,并对封闭社区的发展前进作以探讨。封闭社区在空间上的封闭特性与其他社区类型形成鲜明对比,且封闭性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走向封闭的社区生活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居住空间、居民交往和社区参与作为研究切入点。研究封闭社区为何会在我国大力发展,必须对封闭社区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我国封闭社区的形成大致涉及以下三点: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发展的需求和社区居民的需求。由于封闭社区在管理上的便利性,国家对这一社区模式持支持态度,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投身于封闭社区的建造事业中。然而封闭社区在发展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空间上的封闭性将整体社会空间隔距开来,造成了社会空间的割据,随之而来的社会区隔也在一步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社区孤独。 尽管封闭社区的自身特性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但它仍旧是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社区模式。通过对封闭社区在管理模式上的改变,让它更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便能使这个社区模式在我国长期发展,且对社区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