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当前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深入洞悉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死亡的真实内心感受和观点,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死亡教育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及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的研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对山东省济南市某五所养老机构的22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2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老年人死亡态度访谈提纲,用最大差异抽样的方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88±0.69,其次依次为趋近接受(3.06±0.74)、死亡逃避(2.53±0.84)、逃离接受(2.44±0.71)、死亡恐惧(2.36±0.9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自然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趋近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子女看望次数、患病种类数、健康自评状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逃离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内谈论死亡情况、文化程度对死亡恐惧产生显著负影响(p<0.01,p<0.05),家庭内谈论死亡情况对死亡逃避产生显著负影响(p<0.01),年龄对自然接受、趋近接受产生显著正影响(p<0.01,p<0.01),子女看望次数对逃离接受产生显著正影响(p<0.01)。3.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死亡恐惧维度与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呈现负相关(r=-0.213,P<0.01;r=-0.159,P<0.05;r=-0.251,P<0.01;r=-0.200,P<0.01),提示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死亡恐惧维度得分越低。逃离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均呈现负相关(r=-0.491,-0.564,-0.582,均P<0.01),提示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得分越高,逃离接受维度得分越低。自然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维度均呈现正相关(r=0.178,0.196,均P<0.01),提示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维度得分越高,自然接受维度得分越高。4.质性访谈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死亡本身并不惧怕,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部分老年人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谈论及面对死亡事件时会有焦虑、接受、死亡不确定感、压力等心理感受,很少主动谈及死亡,基本不与家人交流,有情感支持的需求、临终偏好和对身后事的安排及想法。【结论】1.老年人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依次为趋近接受维度、死亡逃避维度、逃离接受维度、死亡恐惧维度。2.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自然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趋近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子女看望次数、患病种类数、健康自评状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在逃离接受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中,家庭内谈论死亡情况、文化程度是死亡恐惧维度的影响因素,家庭内谈论死亡的情况是死亡逃避维度的影响因素,年龄是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的影响因素,子女看望次数是逃离接受维度的影响因素。3.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死亡恐惧维度与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呈现负相关。逃离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均呈现负相关。自然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维度均呈现正相关。4.大部分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死亡抱有积极的态度和看法,部分老年人面对及谈论死亡事件持有负性的心理感受,多数老年人会忌讳谈论死亡话题,老年人渴望来自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情感支持,老年人有自己的临终偏好和对身后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