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演化融合光交换节点中的控制机制研究及实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通信网络流量的指数增长以及流量场景的高度复杂化使得混合交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混合交换由于充分发挥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势,形成互补,成为了一种能够直接提升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的光交换架构。集成化、融合化是混合光交换发展的趋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实现区分服务,同时给予网络更高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要求更高的控制复杂度。无缝演化融合光交换节点是一种集成化、融合化程度很高的混合光交换节点结构,通过控制平面控制单交换核心实现资源在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之间进行动态分配,使得系统能够支持在100%分组交换和100%电路交换之间进行无缝演化。因此,进行无缝演化融合光交换节点控制机制的研究对未来集成化、融合化的混合光交换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参考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作者在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协议及性能评估方法研究”的科研工作,研究了无缝演化融合光交换节点的控制机制,并最终完成了节点集成控制管理软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一、从控制机制设计的视角,分析了现有控制机制的结构特点,将现有控制机制分为固定分配型、溢出型和流量映射型。二、对控制机制的核心——流量映射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无缝演化融合光交换的流量映射机制,包括流量需求估计和电路容量计算。其中,流量需求估计方法利用节点内已有信息去完整估计流量需求,并避免了已有方法的局限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准确的估计结果。三、设计了采用流量映射的控制机制。设计了电路分配层和分组调度层分离的控制平台结构,并设计和细化了相关调度时序和控制协议。四、设计和实现了集成控制管理软件,对管理信息分类汇总,并设计相关的管理协议。设计了软件的结构,通过监控模式、配置查询模式和电路分配线程模块,最终在处理器刀片上实现集成控制管理软件。
其他文献
在B3G项目(国家“863”FuTURE计划)中,电子科技大学负责下行链路设计,主要是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开发。B3G项目需要开发专用的调试工具(B3G测试平台)将各模块计算产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单芯片集成度可以包含上亿个晶体管,芯片设计人员提出的可重用设计方法以IP复用和IP设计为基础,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与先进的设计理念。本论文尝试将可重
使用多天线进行发送和接收(MIMO)可以极大地改善系统的性能,增加数据速率。但是使用多个天线就意味着使用多个射频链路,导致成本大大增加(特别是发送端射频链路的费用要比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