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波动率的上证综指收益波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金融风险衡量的重要尺度,波动率的估计和预测渗透在整个金融领域中。对于波动率的研究已成为了金融,尤其是金融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大量实证结果表明波动率具有时变的特点,传统计量经济学中波动率恒定不变的假设已经不再适合现代金融风险的度量,许多描述异方差特征的计量经济模型应运而生。然而,由于这些模型各自的局限性,人们仍在探索真正理想的波动率估计预测方法。随着近年来日内高频数据的可获得,一种被称为实际波动率的方法产生了。该方法表明,在无套利情况下,高频收益平方和可作为相应时间段内的波动率度量值。 本文首先从随机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基础,证明了将高频收益平方和作为波动率估计的可行性。然后,将实际波动率的方法应用于对上海股市综合指数的收益与波动的研究中。在应用过程中,本文针对上海股市综合指数的特点,对原有的实际波动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得到了适用于上证综指的高频收益的采样频率。 应用改进后的实际波动率计算方法发现,尽管收益的无条件分布具有明显的高峰度,但用实际波动率标准化后的收益分布接近正态;尽管实际波动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右偏度和高峰度,但对数标准实际波动率的分布接近正态。 由于上证综指波动率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和爆发性,并且具有缓慢下降的自相关函数,本文还采用部分单整方法对上证综指波动率的长记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波动率具有显著的长记忆性特点,用部分单整的方法能较好地捕捉这一特点。 本文采用了带有部分单整的向量自回归、GARCH(1,1)和误差纠正模型三种方法对上证综指的波动率进行了事后预测,结果显示,向量自回归和误差纠正模型的方法优于广为使用的GARCH(1,1)方法。本文认为,这说明了利用日内收益数据给波动率的估计和预测带来的成功,而并非说明GARCH(1,1)模型的失败。 实际波动率方法目前在波动率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应用其对上证综指进行的研究在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研究的背景、意义,简要综述了相关研究内容的现状,概括了该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二章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时时都遭受着危机的威胁。面对危机不能正确处理,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在当今这个企业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一家企业的危机往往会给与其相关联的企业带来危机,从而造成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对整个宏观经济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又会加剧企业的危机。但是如能提早发现危机的征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危机管理,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无论对增强单个企业的生命力还是改善
通过在实际规模风巷中粉尘弥散实验研究,得出了实验条件下粉尘浓度沿风巷变化曲线和风速场与粉尘浓度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阐明了其正确性,提出了实现风、尘分流的技术途径。
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他的到来,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知识企业的诞生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在知识企业里,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作为知识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