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俗语义是王德春教授在前苏联学者“语言国情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国俗语义学的研究核心。它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客观地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
英汉两种语言中语义间的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基本要素,各种文化特征都会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他们的痕迹。作为两种非常发达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词汇,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信息。然而国俗语义通常是内隐的,是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离开了特定民族文化背景是难以理解的。成功的外语教学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文拟通过对比英汉国俗语义的起源及其差异模式,揭示了国俗语义教学在英汉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关于如何进行国俗语义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国俗语义研究的定义、发展、现状及意义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具体分析了英汉词汇国俗语义差异的成因及分类。国俗语义差异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历史文化、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其分类主要表现在国俗语义的一语独有、基本相同、部分相同、截然相反和大相径庭等五个方面。
第三章讨论了国俗语义对英汉词汇教学的影响,分析了英汉词汇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翻译及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同教学领域中所面临的困难,就如何促进英汉词汇国俗语义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