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luence of Audience on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动态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口译活动包括源语发言人、译者和译语听众三方。作为终端接受者,译语听众对口译过程有着显著影响。而且讲话人和译者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听众。只有听众最终接受和理解了信息,讲话人和译者的交际目的才能达到。目前口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话人和译者方面,如语速、口音、专有词语、信息密度,听力、理解能力、反应速度等,而忽略了听众因素。听众的背景情况、需要、期待等都对口译结果产生影响。根据Gutt的理论,口译是语言的一种解释性用途。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形式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程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听众因素的掌握情况。长期以来口译听众的研究是个空白,笔者试图对该领域进行初步的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哪些听众因素会影响口译的结果,并且作者从听众的职业、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三个方面将听众归类,探讨不同的听众类型如何对口译质量的评估标准产生影响,建议口译工作者在口译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听众类型调整口译策略。   作者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框架以及组织结构。以下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口译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口译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标准。此外作者还回顾了口译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主要是关于听众分析,包括听众的基本情况,分类,特点,注意力,理解力以及他们的期待。第三章主要对不同的“顾客类型”进行分类,并总结其评估标准的差异。建立在对IngridKurz以及国内研究者的实证数据基础上,作者试图根据不同职业类型、教育水平、专业等对口译使用者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的评估标准和喜好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听众分析数据库”,便于译员参考。第四章是关于在口译活动中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何提高听众的理解力的实用技巧。最后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不足,提出继续研究的建议。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口译工作者对听众的类型、背景、需要、期待等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他更好地完成口译工作。这也印证了Gutt的理论。听众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提供的口译技巧有助于口译工作者提高口译质量。
其他文献
谭恩美是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华裔作家之一。《喜福会》的发表为作者赢得了包括国家小说奖在内的诸多著名奖项。   《喜福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母女关系,母女冲突的生动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