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Nijmegen功能等级分类系统分析山东省青岛市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牙齿缺失和修复情况,并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否达到WHO提出的20颗牙齿的健康标准。方法运用捷径调查方法,在山东省青岛市选取8家老年公寓,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记录512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余留牙齿的数目、余留牙类型和后牙咬合对数。按照Nijmegen功能等级分类系统,比较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余留牙数和后牙咬合对数的不同,同时分析各等级修复治疗前后余留牙数和后牙咬合对数的变化。结果排除无牙颌,共384名受访者符合标准纳入分类系统。在“单颌≥10颗天然牙”的受访者中,前牙完整的比例为30%,前磨牙区、磨牙区功能“充分”的比例分别是18%和16%。在“单颌≥10颗天然牙”等级中,余留牙和后牙咬合对(Posterior occluding pairs, POPs)的数目分别是26.27±2.85和6.15±2.01。而在“单颌<10颗天然牙”中,该数值分别是13.37±5.52和1.14±1.52。在“单颌≥10颗天然牙”下,“前牙不完整”高年龄组的余留牙数量最低(24.32±2.36),“受损前磨牙区”高年龄组的POPs最低(4.32±1.64)。若将修复情况考虑在内,在单颌至少有10颗牙的受访者中,前牙完整的比例为57%,前磨牙区、磨牙区功能“充分”的比例分别是52%和46%。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平均增加人工牙数分别为0.86±1.743和3.87±6.552,平均增加的POPs分别为0.34(F-POPs)和1.6(R-POPs)。大部分的义齿修复出现在“单颌<10颗天然牙”分支,平均增加人工牙7.98颗,其中86%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受损磨牙区”高年龄组增加的余留牙数最多(9.24±8.439)。F-POPs整体较低。各等级中不符合判定标准的人群R-POPs相对较高,在“受损磨牙区”的高年龄组最高为3.22。余留牙数目至少20颗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结论Nijmegen功能等级分类系统能够很好的评价牙列缺损的类型以及修复治疗的情况。各等级中,符合“充分”标准的老年人较少,全符合的人数不足1/5。若将修复情况考虑在内,则各等级中满足“充分”标准的老年人相对较多,全满足的人数接近1/2。该人群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一生中至少20颗牙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