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神秘数字为切入点,在文化叙事学的宏观视野范围内研讨“二”、“三”、“五”、“七”、“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等神秘数字在《水浒传》人物组构层面上的显现及其作用。从整体结构上讲,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定了本文以百回本《水浒传》为研究对象及其原因;第二,交代了本文所运用的是文化学与叙事学、分层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三,勾勒了中西方神秘数字的研究历史,并以之为基础,进一步厘定了神秘数字的内涵与外延;第四,述评了从神秘数字角度论析《水浒传》人物组构的已有学术成果,并拟定了本文的撰写目标。本文的主体部分由《神秘数字“二”和“三”的文化内涵与构型功能》、《神秘数字“二”及其倍数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神秘数字“三”及其倍数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神秘数字“二”及其倍数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神秘数字“二”和“三”的公倍数及其他神秘数字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等四章构成。《神秘数字“二”和“三”的文化内涵与构型功能》一章,追溯了作为中国文化元编码的神秘数字“二”和“三”的起源,并从“神秘数字‘二’与阴阳观念”、“神秘数字‘二’与二分时空”、“神秘数字‘三’的哲学范畴”、“神秘数字‘三’的虚数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字“二”和“三”的神秘性质和文化内涵。最后,论析了“二”和“三”两个神秘数字在汉字构型上的表现,并探讨了神秘数字“二”和“三”及其倍数和公倍数与中国文化典籍结撰、称名、谋篇、行文等层面的体现。《神秘数字“二”及其倍数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一章,一方面从兄弟、叔侄、翁婿、同伙等多个类型的“双人物”、“浙江四龙”、“十节度使”论析了神秘数字“二”及其倍数对《水浒传》人物组构的显在影响;另一方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命运的安排探讨了神秘数字“二”及其倍数对《水浒传》人物组构的潜在影响。最后,从艺术结构、情节编织和主旨表达三个维度总结了《水浒传》倚“二”组人原则的作用和意义。《神秘数字“三”及其倍数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一章,一方面从《水浒传》的数字称名和(1+1+1)、(1+2)、(2+1)三种类型的“人物三极组构”论析了神秘数字“三”及其倍数对《水浒传》人物组构的显在影响;另一方面从“主体—对手—客体”三元三维的深层行动元结构、神秘数字“五”所蕴含的“崇中”原则、“曾头市曾家五虎”和“梁山泊五虎将”等角度探讨了神秘数字“三”及其倍数对《水浒传》人物组构的潜在影响。最后,从艺术结构、情节编织、美学意蕴三个维度总结了《水浒传》倚“三”组人原则的作用和意义。《神秘数字“二”和“三”的公倍数及其他神秘数字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一章,一方面从数源上指出“十二”,“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等神秘数字的衍生模式是X=(3×2)×n这一立算公式,并论析了《水浒传》中倚神秘数字“二”和“三”的公倍数而组构的“江南十二神”、“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位好汉”;另一方面探讨了小说作者倚神秘数字“七”而组构的“东溪村七子”、“还道村七子”、“二龙山七子”、“太湖七子”等七子人物组构,并以此为基础对“二十八宿将军”这一人物组构做出了阐释。最后,论析了《水浒传》倚数组人原则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余论部分在简要论析神秘数字“二”、“三”及其倍数和公倍数显现在《水浒传》章回编排、叙事话语、情节编织三个层面的同时,还从文学创作角度探讨了“文化传统—现实世界—作家个性”三维张力对《水浒传》叙事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