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草坪适应性的角度用GIS的方法对我国草坪过渡带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过渡带难以通过选择适当草种达到四季常绿的草坪的现状,在地处南过渡带的四川国际高尔夫球场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了过渡带地区高尔夫球场建植四季常绿草坪常用的交播技术。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建立了几种常见草坪草适应性的GIS空间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询全国任意一点这些草种的适宜(暖季型)或不适宜(冷季型)天数。从而获得该草坪草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信息。2.分别对冷、暖季型草坪草进行了适应性区划,根据草坪草的适应性将全国分为适宜区、较适区和不适区,从而对公认存在但一直较为模糊的草坪地带性分布进行了清晰界定。3.研究了草坪过渡带的地理分布并绘制了草坪过渡带的专题地图。研究表明草坪过渡带具有以下特征:a)过渡带是包括全国16个省市部分或全部的广阔带状区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25%;b)草坪过渡带的北界大致为从西南到东北的斜线,而南界相对与纬度较为平行,表明草坪过渡带是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的产物。4.对草坪交播的技术细节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过渡带用交播技术建植常绿草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交播质量由交播的技术组合决定。在成都地区的结缕草球道交播多年生黑麦草,在10月底播种,播量10g/m~2(100kg/hm~2),同时在出苗后施肥10g/m~2(100kg/hm~2)左右对保证交播作业的顺利完成是可行的。5.对交播草坪中冷暖季型草坪草的竞争进行了研究。表明集聚格局是交播草坪中冷暖季型草坪草的竞争对策,交播草坪中冷暖季型草坪草的激烈竞争主要在春季转换时期发生。6.本研究首次将GIS技术与草坪过渡带研究结合起来,并且是第一次对草坪过渡带的地理分布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今后的草坪区划和草坪过渡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也对在过渡带的常绿草坪的建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