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坡组崩塌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叶坡组。研究区距离临潼区城中心约13km,距西安市区约50km。自2013年以来,由于极端气候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研究区发生多次垮塌,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其机理问题可以为黄土崩塌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分析得出了临潼区叶坡组崩塌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及运动学相关理论知识研究了叶坡组崩塌的运动机理及崩塌的影响范围,并提出了黄土崩塌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本次论文研究取得下列成果:一、针对西安市临潼区叶坡组崩塌,阐述了其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二、叶坡组崩塌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内因是由于黄土本身的特性——湿陷性及坡体形态所导致的,外因有植被作用、降雨作用、地震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三、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及实测剖面,建立叶坡组崩塌的地质模型,使用2D-Block离散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出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及暴雨家地震工况下,崩塌破坏后的影响范围。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天然、暴雨、地震、暴雨加地震四种工况下崩塌体最大滑行距离分别为27.10m、36.54m、41.41m、55.80m,影响范围分别为2152.25m~2、3361.68m~2、3768.31 m~2、5133.63m~2。崩塌的实际影响范围介于天然工况模拟结果和暴雨工况模拟结果之间。提出了叶坡组崩塌“后缘裂隙变形-崩塌体滑落-崩塌体堆积”的运动机理,阐释了各阶段崩塌体的特征。提出三种状态下的形成机理:工程活动状态崩塌形成机理、气候因素导致崩塌形成机理及地震状态崩塌形成机理,经过综合分析,叶坡组崩塌的形成机理以工程活动状态下的形成机理为主导。四、对叶坡组崩塌提出了两种防治对策:传统治理工程措施及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对比了两种防治措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对环境更友好,更具视觉舒适性,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