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而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技术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自学习性、协作性、高效智能及动态适应性等优点,这种新兴的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入侵检测技术的缺陷,实现对未知攻击的实时防御。首先,本文在论述和分析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讨了入侵检测的原理、分类、缺陷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生物免疫系统的结构、工作机制、特点及相关的免疫算法,并同时将入侵检测与生物免疫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模型是从生物免疫机理中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协同识别抗原的机制中受到启发而提出的,由特征抽取模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三大模块组成。通过特征抽取模块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特征抽取和预处理从而为检测模块提供检测数据源,并且通过此模块还可以完成对初始“自体集”刻画,然后通过“自体集”的不断更新机制完成动态更新,克服传统的静态“自体集”的缺陷,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检测模块采用了B、T检测器协同识别异常以及常见自体集预先检测机制,并伴随着两次协同刺激,以确保检测的高效率、高速度和高准确度。另外由于该模型的检测模块中所涉及的各检测器集合都是动态生成和动态更新的,为了防止检测器容量过大,影响检测效率,提出了基于LRU的动态降职和动态淘汰机制,对其集合大小进行定量,同时采用随机和变异相结合的生成初始检测器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该模型的准确率、动态性、适应性和多样性。最后,本文采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KDD99数据集对论文中提出的新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对三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新模型在检测率、误报率及每代的检测时间上都胜于其它的两组实验,具有更高的检测性能,能够有效识别未知入侵行为,该模型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冲击韧性和抗疲劳特性,我国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关键部件也使用了该材料。由于该材料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和军事中,国外对
无线Mesh网络由移动Ad hoc网络发展而来,并承袭了部分WLAN技术,是一种多跳、具有自组织和自愈合、高容量、高速率等特点的分布式网络。由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大的伸缩性和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随机布撒在监控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资源严重受限的网络,特别是在供能方面。因
现代化工业生产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智能相机的自动视觉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非接触性、高智能等优点,符合现代生产过程中对在线检测和智能控制的要求,应
移动Ad Hoc网络(MANET)是一种重要的通信网络,具有开放的无线信道、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无集中化基础结构等特点,与有线网络相比,更适合被应用于会议、学术交流、野外救援通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通讯,并自动识别和获取物品数据的一种快速识别技术。RFID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
目前,研究人员对三维编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工艺和携纱器运动规律的分析上。与此同时,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三维编织预制件计算
近年,全世界突发性灾难、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仅2010年,全球就发生了50多次5级以上的地震。为降低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的伤害,高效的应急通信就变的越
随着电信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电信市场出现的套餐已经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客户不知道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使用的套餐,而且套餐制定过程中人工经验的参与也给套餐带来一定的盲目
动态规划是求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在生物信息学和科学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求解问题的数据规模的急剧膨胀,传统的串行程序实现在运行时间方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