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似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心理表征之间的心理临近度或者接近性,是概念发展和分类的基础。近些年来,客体的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倍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研究结果还存在着争议。一些研究者(Conrad,1964;Hue,&Erickson,1988;Fallon,Groves,&Tehan,1999;Logie,Sala,Wynn,&Baddeley,2000;Jalbert,Saint-Aubin,&Tremblay,2008;Luria,Sessa,Gotler,Jolicoeur,&Acqua1,2009;Rowe,Hasher,&Turcotte,2010)认为,对相似性客体进行加工时,由加工产生的表征和对客体的保持有可能产生重叠,引起干扰,对记忆成绩起到消极作用;另一些研究者(Lipinski&Aktunc,2005;Karlsen,Gravir,Johannessen,Endestad,&Lian,2007;Mate&Baque,2009;Lin&Luck,2009;Johnson,Spencer,Luck,&Schoner,2009;Sanocki&Sulman,2011;顾本柏,2011)则认为相似性客体的表征精度提高,记忆负荷减少,对记忆成绩起到积极效应。结合所用的实验方法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所得出的相似性效应是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视觉材料的相似性可能起到积极效应、消极效应,或者效应不明显。目前,对相似性效应解释时要局限于所用的实验方法(Avons&Mason,1999),其产生原因的解释目前还处于有争议的推论阶段,特别是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分别从信息加工的编码和提取阶段探讨了客体的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1采用视觉搜索任务检验了客体方向特征相似性区分的有效性;实验2采用变化觉察范式考察了客体方向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编码的影响;实验3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了相似性效应产生的机制;实验4采用整体呈现的再认范式考察了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提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编码阶段,记忆4个相似客体的成绩显著好于记忆4个不相似客体;以对侧延迟活动(contralateral delay activity,CDA)的波幅为指标,不管记忆客体数的变化(2个、3个和4个客体),记忆相似客体条件下的CDA幅值均显著低于记忆不相似客体,而且记忆相似客体和不相似客体的CDA幅值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客体数都是3个。而在提取阶段,提取不相似客体的成绩好于相似客体,在提取相似客体时编码的是相似客体的成绩最差。我们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在接近或达到个体工作记忆容量时,客体相似性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起到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在个体工作记忆容量内,相似性促进效应不明显。2.相似性促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相似性简化了要记住客体的总体表征,减小了记忆负荷,而记忆相似客体和不相似客体的精度没有发生变化。3.客体相似性在视觉工作记忆提取阶段起到损害作用,并且与编码阶段要记住客体的相似性有交互作用,编码相似提取相似时的损害作用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