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但目前海南经济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低碳节能方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实践活动,都具有样本示范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内外对海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学、岛屿开发理论、旅游者行为研究等,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区域经济学、岛屿开发理论为代表的资源学派,即主要分析岛屿的各种资源禀赋,并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另一类则是以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学、旅游者行为研究为代表的市场学派,即主要分析顾客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产品来满意顾客的研究分析。由于旅游产品不同于一次性的实体产品或服务,岛屿旅游者所体验的旅游产品是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包含众多实体产品和无形服务的综合感受。游客赴岛屿旅游既是为了欣赏和体验有形的资源和产品,也是为了体验和享受无形的旅游服务,同一种资源或景观,展现在不同类型的游客,带来的价值和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现行的研究理论均不能很好的将资源与市场进行连接,即将游客的心理偏好和资源进行结合研究,并得出可行的结论,为岛屿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本文引入市场营销学的“方法-目的链”的研究方法,将岛屿的资源和游客的个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即将旅游资源和产品或服务分成很多有区别但有联系的属性;旅游者付费花时间去体验具有某些属性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就会带来结果;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会产生有差异的价值感,也就是属性-结果-价值“方法-目的链”路径。通过分析岛屿的方法-目的链路径和不同岛屿路径的差异性,可以对岛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方法-目的链为理论基础,本文先构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型和发展模式,即以“旅游者,旅游产品供给者,旅游产品”组成的三要素;“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岛屿生产要素为基础,以旅游者价值为核心的营销五战略分析”的四步骤、八因子体系。通过对旅游者科学的细分,将游客分为一些有差异的群体,研究如何为这些群体提供与之匹配的旅游产品及组合;如何设计岛屿的品牌及形象来吸引游客;如何激励旅游产品供给者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等等。在构建海岛的发展模型和发展模式后,再用方法-目的链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澳门、巴厘岛的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了4条有意义的属性-结果-价值路径,其中海南岛国内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放松、休闲和身心愉悦-享受生活;海南岛国外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旅游资源-经济性-享受生活;澳门旅游的游客主要的路径是丰富的旅游产品-猎奇性-享受生活;巴厘岛旅游的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旅游资源-放松、休闲和身心愉悦-享受生活。实证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三个假设:属性、结果、价值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岛屿旅游者有不同的主属性-结果-价值路径;岛屿的旅游者有共性,即共同的属性-结果-价值路径。根据这4条路径和其他调查数据,对海南岛政策制定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政府应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的主驱动力。2.与当地居民共享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利益,政策对当地居民和企业应更具有亲和性。3.高、中、低档旅游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策略。4.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博彩旅游和红灯区旅游。5.重塑形象并对外积极推广。6.构建旅游预警系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