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统计高血压病的证候、体质类型及相关理化检查因素,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和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在中医证候、体质方面的联系,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防治思路。
方法:①收集240例高血压病患者,统计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判定中医证候类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②统计、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及中医体质分类,探讨其相关性。③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并用统计软件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类型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结果:①将频率<5%的症状剔除之后,本组资料统计出高血压病患者症状表现有16类,依次为:头晕、胸闷、心悸、口干、口苦、耳鸣、自汗、夜尿频、失眠、畏寒、健忘、便秘、头痛、腰酸、手脚麻、头胀;有16.67%患者为无症状者;体征表现:舌象特点依次为:舌红、舌暗红,少数为舌淡、舌胖有齿痕;舌苔为薄白、白腻、少数为苔少、苔黄;脉象特点依次为:脉弦细、脉沉细、脉弦滑。②本组资料中医证候分型排列顺序依次是:阴阳两虚证(32.08%)、痰湿壅盛证(21.67%)、阴虚阳亢证(17.5%)、肝火亢盛证(7.5%)部分病人的证候表现难于归属于上述四种类型(21.25%)。③本组资料体质类型分布依次是:阴虚质(23.75%)、气虚质(17.5%)、阳虚质(17.5%)、痰湿质(17.08%)、湿热质(7.08%)、瘀血质(6.25%)、气郁质(4.17%)、特禀质(3.33%)、平和质(3.33%);异常体质(96.67%)显著高于平和体质(3.33%)。体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关系特点:平和质与高血压病各证候类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气虚质、阳虚质与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有相关性(P<0.05);阴虚质与阴虚阳亢型有相关性(P<0.05);痰湿质与痰湿壅盛型有相关性(P<0.05);湿热质、瘀血质与证型不明确者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与肝火亢盛型有相关性(P<0.05);特禀质与高血压病各证候类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⑤证候类型与血压分级的关系: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主要表现为1、2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证型不明确主要表现为2、3级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3级高血压。⑥高血压病在痰湿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中TC、TG、LDL-C数值较高,同时HDL-C较低;平和质较其他异常体质,TC、TG、LDL-C数值较低,同时HDL-C较高。
结论:高血压病症状分布:主要症状为头晕、胸闷、心悸、口干、口苦、耳鸣、自汗、夜尿频、失眠、畏寒、健忘、无症状者、便秘、头痛、腰酸、手脚麻、头胀。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高血压病的舌象特点以舌红或暗红为主,少数为舌淡、舌胖有齿痕;舌苔以薄白、白腻为主,少数见苔少、苔黄。脉象特点以脉弦细为主,其次为脉沉细、脉弦滑。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证为本组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部分病人的证候难以归属于以上证型。异常体质显著高于平和体质;平和质可能为高血压病保护性体质因素。气虚质、阳虚质与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有相关性;阴虚质与阴虚阳亢证有相关性;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有相关性;湿热质、瘀血质与证型不明确者有相关性;气郁质与肝火亢盛证有相关性;特禀质与高血压病各证候类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主要为1、2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证型不明确主要为2、3级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主要为3级高血压。不同体质类型之间血脂异常表现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