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布式均衡充电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池储能系统在各领域受到广泛应用。常规的集中式充电机结构限制了储能系统的可扩展性,而分布式充电机的结构则具有良好可扩展性与高可靠性。针对储能系统对灵活、可扩展的结构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直流母线的分布式均衡充电系统,借助直流母线与双向直流变换器模块实现分布式充电与电池的组间均衡功能。本文从系统的基础模块双向直流变换器出发,进行了变换器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均衡充电系统均衡模式的控制方案。双向直流变换器采用全桥推挽拓扑,对变换器双向工作的原理分别进行分析,得到变换器的不同工作模态,并得出电压、电流的关系,为变换器电路建模提供依据。升压工作时变换器实质为电流型推挽变换器,推挽开关管固有的关断电压尖峰使开关管应力增大,变换器效率降低。针对该缺点,提出了一种无辅助电路的利用电压自然钳位实现推挽开关管的软开关的调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全部全桥开关管的电压自然钳位的改进方法,以减小全桥开关管的应力并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设计了变换器关键磁性元件,在此基础上分别完成变换器双向的电路建模和控制环路设计。搭建闭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参数的合理性,与提出的调制方法使变换器主要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可行性。基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样机构建出变换器功能验证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能够高效工作在降压充电模式;升压模式下,提出的两种电压自然钳位的调制方法均能够抑制推挽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尖峰,相应全桥开关管的软开关实现情况与理论设计相符,变换器效率得到提高。基于两台变换器模块搭建的最小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系统能够借助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电池间能量传输。为了实现分布式均衡充电系统的均衡功能,通过对系统的控制结构与功能分析,设计了均衡模式下系统的综合控制方案,实现根据电池能量状态在电池模块间进行分流,分析了直流母线的功率平衡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接入中高压电网的蓄电池充放电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相应的交直流变换器的电压及功率等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准单级式高频隔离型AC-DC变换拓扑因其高功率密度及高工作效率、长使用年限等诸多优势,在并网储能变换技术中得到广泛关注。受限于现有准单级式变换拓扑的电压功率等级,尚难以适应储能系统的高压化、大功率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扩展此类变换器的电压功率等级以使其适应储能系
电推进系统在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功率处理单元(Power Processing Unit,PPU)是霍尔电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阳极电源是PPU的主功率模块。主流星载电源系统中,PPU供电由功率调节单元(Power Conditioning Unit,PCU)一次功率母线(VBUS)提供,但VBUS易受电推进发动机、太阳能电池阵等设备的影响,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大,因此研究具备宽输入
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对航天器的功率密度、运行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能源已不再适用于大功率的动力系统,核反应堆电源系统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在大功率空间核电源系统中,布雷顿循环能量转换系统是能满足兆瓦级核电系统的理想热电转换技术。本文以技术相对成熟且优势明显的空间布雷顿循环作为研究对象,合理设计堆芯结构,以氦氙混合气体为工质,建立布雷顿循环的热力学模型。选取关键参数对循环特性进行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凭借其高效率、高转矩电流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在高速铁路牵引系统、电动车等需要大功率驱动且体积受限的应用场合,单台电机往往无法满足要求,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台电机进行驱动。在多电机驱动的系统中需要对各个驱动单元的转速进行协同控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是多电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随着电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电网的规模与日俱增,结构日益复杂。成倍增加的变电站数量和庞大的量测信息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快速性造成了新的考验。新息图状态估计具有辨识速度快、冗余度较低的特点,多数情况下可以准确辨识出网络中的不正常事件,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新息图状态估计的效果有时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为进一步提升新息图状态估计辨识能力,基于现有的理论,对新息图状态估计进行分区研究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革新,储能器件(EESCs)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指标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各项理论指标已难以满足当前设备对高比能、高功率的输出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其它新型负极材料。铌基氧化物,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可快速嵌脱锂离子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是极具前景的新一代负极材料,但过低的电子电导率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主要屏障,需要通过表面包覆、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能传输不再受到场地、维护、可靠性等因素制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对位移,这种偏移往往会导致输出电压或电流产生较大波动,系统传输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必须增强系统的抗偏移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通过优化松耦合变压和补偿网络,减小松耦合变压器偏移时耦合系数的波动,同时增强系统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稳恒特性。首先,本文首先
我国风能资源大部分位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因此风力发电使用集中开发、远距离输电的开发模式。远距离线路集中接入导致了并网点呈现弱电网特性,直驱风机与电网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出现各种稳定性问题。且风电并网变流器采用的传统矢量控制方式缺少惯性和阻尼,无法对电网电压起到支撑作用。而使用电压源型虚拟同步控制的并网变流器模拟了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尤其适用于弱电网条件下的并网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在现代电网的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调峰填谷,更承担起了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重要作用。为实现在电网中的调节作用,抽水蓄能电站每天要在不同工况之间多次转换,反复经历过渡过程。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核心部件的水泵水轮机在经历过渡过程时会出现明显的不稳定现象。为探究其演变规律并揭示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首先采用一三维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典型过渡过程(水泵断
对于立方英寸平衡力式继电器而言,其力学性能仍然是制约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主要问题。机械设计的不合理,以及依靠人工调试及半自动化装配生产使产品质量分散性大,是导致批次产品抗振动合格率和可靠性极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考虑装配工艺的稳健设计方法及工艺参数优化与改进技术,从产品本身性能和装配工艺上双重保障产品的耐力学性能,进而提高其抗振性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继电器振动失效问题,对继电器的结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