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吴氏“扶阳理论”为指导,研究总结吴氏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系统观察吴氏经验方——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心衰(心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通过BNP、心功能分级、心衰积分、6MWD、心脏超声等相关指标客观的评价加味四逆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必要时选用利尿剂及强心类药物),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味四逆汤,疗程为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积分、6MWD、LVEF、BNP、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并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科学的疗效评价。结果:本课题所研究的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心衰积分、6MWD、LVEF、BNP以及安全性指标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方面:(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4%,两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单项症状积分:治疗组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尿少、浮肿、腹胀症状上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P值均<0.05;对照组在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尿少、浮肿症状上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其P值<0.05。且运用加味四逆汤的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心悸、气短、乏力、身寒肢冷、浮肿、腹胀这些症状,P<0.05,统计学有差异,尤其是身寒肢冷与腹胀,P<0.01,有显著性差异。(3)Lee氏心衰积分:两组患者的心衰积分均有所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7)。在心功能方面: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0%,两组相比有差异(P=0.00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运动耐力方面:两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2)。理化指标方面:(1)LVEF:两组均能提高LVE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P=0.015<0.05,说明治疗组对提高LVEF效果更明显。(2)BNP:两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BN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有差异(P=0.01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ALT、AST、Cr、UREA)无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氏经验方——加味四逆汤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衰(心肾阳虚型)患者的症状、心功能以及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LVEF、降低BNP。并且此方组方严谨,紧扣病机,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