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有促进通便的功效,为了查明桑叶促进通便的物质成分基础,通过资料查寻分析,确定以蒽醌类物质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蒽醌类物质有显著泻下作用,是目前较为常用泻下药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首先改进蒽醌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种、不同叶位桑叶的蒽醌含量;然后开展桑叶蒽醌提取纯化的研究;最后利用纯化的桑叶蒽醌饲喂小鼠,以明确桑叶蒽醌的促通便和致泻作用。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测定了不同品种及叶位桑叶的蒽醌含量。首先改进了蒽醌含量的测定方法。然后应用新方法测定11个桑树品种及3、6、9叶位桑叶中蒽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叶蒽醌含量差异较大,粤桑含量最低(0.0418±0.0064 mg/g),荷叶白含量最高(0.1684±0.0296 mg/g)。粤桑不同叶位结果表明,高叶位和中叶位桑叶蒽醌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低叶位桑叶蒽醌含量显著高于中、高叶位(P<0.05)。2、建立了桑叶蒽醌提取纯化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溶剂、不同处理方法对桑叶蒽醌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得出优化桑叶蒽醌的提取条件为:以9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g):60(mL),超声波前处理17 min,然后77℃水浴抽提30 min。过滤收集醇提液,70℃条件回收乙醇得到桑叶蒽醌粗提物。用3 mol/L硫酸处理桑叶蒽醌粗提物,蒽醌含量提高至原来的1.29倍;然后比较碱溶酸沉处理法和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前者使桑叶蒽醌纯度提高2.06倍;后者可将桑叶蒽醌纯度提高4.42倍。确定了桑叶蒽醌的纯化工艺为首先用3 mol/L硫酸处理蒽醌粗提物,然后用AB-8型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吸附后蒽醌含量为2.2725±0.2155mg/g,纯化倍数提高4.19倍。通过液质检测确认提取物中含有大黄素。3、桑叶抗便秘试验。健康小鼠饲喂基础饲粮为空白对照组(CK)、便秘小鼠饲喂基础饲粮为标准对照组(CM)、试验组分别对便秘小鼠饲喂含5%(MLP1)、10%(MLP1)、15%(MLP3)桑叶粉饲粮,MLP3组第2 d排粪数和粪便含水率均显著提高(P<0.05)。MLP2和MLP3组第5 d后粪便中含水率比标准模型组分别高8.85%和11.22%(P<0.05)。饲喂MLP2组第5 d,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Ach)水平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桑叶粉组一氧化氮(NO)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表明桑叶粉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桑叶粉组大肠杆菌均显著低于标准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乳酸菌显著低于标准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显著低于标准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仅显著低于标准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桑叶粉饲粮对便秘小鼠肠道运动有促进作用。4、桑叶蒽醌提取物致泻试验。采用不同剂量部分纯化的桑叶蒽醌灌胃小鼠,连续灌胃4 d,结果表明:大黄素组粪便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粪便含水率与空白对照接近。桑叶粉组血清Ach及MTL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大黄素组(P>0.05),血清NO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大黄素组(P>0.05)。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大黄素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可见桑叶蒽醌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运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甚微。本研究建立了桑叶蒽醌提取纯化的方法,并且开展动物试验探讨了桑叶蒽醌对小鼠肠道的影响,为探究桑叶的通便或致泻物质成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