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小型居住建筑杆件体系的形式特征及其在当代的演化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写作的主要思想是尝试用现代结构工程的理论,尤其是其中力学的角度来理解传统建筑,文章写作的目的是探索性的,而关于这方面的著作较少,因而本文的写作不求全面,而是按照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写作。论文主要的写作方式是从两个具体的问题:第一:传统建造方法有何特点,第二:传统建造方法如何向未来转化开始,因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建造中的结构,因而,首先从结构的概念出发。并由此概念更进一步的引入“杆件体系”的概念,试图以此来说明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这个概念有两重意义,第一:杆件体系一词它是一个现代结构用词,引入此词首先是为了在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中唤起对现代结构计算的重视,其次,杆件体系一词在现代结构用词中只是一个底层的平台,它应用于实际工程时尚有待进一步的限定,因而它是一个有待发展的状态,从而使其成为联系过去和现在的一座桥梁。第二:杆件体系一词同时还有强调我国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的“架构实质”,也使得它和西方传统建筑的“砌筑体系”[1] ,也即板体的承重方式,形成对比。使得从建构思想中结构体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这一想法有了一个重要的支点。在引入了杆件体系这样一个联系传统与现代的概念后,文章重点从结构体系,尤其是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分析的出发点是古建中最重要的榫卯结点,在参考各方资料后在现代的结构力学理论中界定榫卯结点为界于刚性结点和铰结点之间的一种结点形式,然后对传统的“框架论”和“排架论”进行探询。然后,文章从杆件体系的材料、结构和围护这三个方面来探询传统建筑的一些与结构有关的特点。以上的分析更多偏向于理论,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以文献参考和实地调研为基础,具体的分析云南地区主要出现的两种体系,其一:以杆为主,以板为辅的体系.其二:杆和板的混合体系,这其中,以土掌房这种结构形式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变化最大(由外围的板状的土承重墙过渡到梁柱式的杆件体系作为结构的主导)的民居作为分析和调研的重点,目的是试图以史为鉴,寻找出应对目前在民居中大量出现的板状的砖混民居的办法。其中,在上面提出的材料、结构、围护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形式的原型、形式、空间等相关概念。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文章认为,我国传统建筑结构体系就其数里最大的种类来说,是一种以杆和板混合的体系,这种体系同时包含有板和杆的二元因素,其中杆是结构的主导,而板以一种自立的方式存在,两者刚柔相济,它经历了历史的发展并实现了传统建筑的连续性,根据这一认识,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本文开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传统建造方法如何向未来转化)的一种方法,文章以在延续传统建筑特点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大量出现的砖混民居为例,提出一种在引入现代结梅理论,完善传统杆件体系的基础上·,不排斥板体,使用体系混合的办法来解决传统建筑的延续问题的思路。 最后用一些建筑个案来说明这种尝试。
其他文献
近代骑楼作为厦门的地方建筑特色,一直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本文通过研究厦门骑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骑楼形成的由来、骑楼的空间街景特征等,对骑楼商业街风貌的保护与更新提出
学位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之一。该区域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目前,该区域建筑并不能很好应对气候特征,建筑居住舒适性较差。随着经济发
该文的研究就是以市桥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商业区在城市发展与更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更新的具体解决对策和设计方法,希望籍此探讨为中国中小型城市商业区物质环境改
论文通过对当今城市社区建设进行理性反思与评价,提出该文的研究视角、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接着以较为系统、清晰的相关概念论述,探求到学科交叉中的两点,进一步明确了社区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城市根据其地理、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制定各自城市营销政策。城市营销为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城市各职能部门的规划和发展,吸引投资、人才
学位
论文通过对城市步行交通和城市商业街步行交通理论实践的综述研究、中国与若干发达国家步行交通发展的比较研究和对中国主要是上海市商业街步行交通的实证研究,认识到中国城
在中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城市化牌初期集聚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地区,同时山区贫困县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21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在数码技术的影响下,数码时代的建筑学正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个层面上发生变化.该文介绍数码技术影响建筑学的过程和阶段、数码时代建筑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模式等等数码
中国整体上已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很突出。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因此,确定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和选择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的城市住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居民的居住水平告别了"短缺,"而初步实现"小康".然而住房体制市场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商品房结构性积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