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发展中的“绿色”、“协调”理念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发展从数量的扩张到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载体,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主要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浙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部分,列出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第三章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自然环境以及EKC曲线拟合情况对浙江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分别建立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第五章为浙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分析。在第四章的基础上,结合浙江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测算了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工业结构变动的结构效应。最后第六章,根据前文的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果:(1)从时序上分析,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提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表现为倒“U”型,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呈现出上升趋势,增长方式逐渐由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环境滞后型的转变。(2)从空间差异上看,浙江11个设区市的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的中心-边缘格局;北部地区协调度水平远高于南部地区的“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3)浙江主要污染部门的结构调整有利于工业废水排放控制。同时,在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同度较高的杭州、宁波地区在由工业化初期过渡到后工业化时期的过程中,通过工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了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温州、湖州、金华、台州、丽水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环境问题仍然显著。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如下:(1)从经济活力、生活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四个角度建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2)在分析浙江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内部工业结构的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