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干涉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余应力的状态是影响材料或构件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调整残余应力的分布,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工作着重于应用云纹干涉钻孔法及其实验技术解决工程中的一些残余应力问题。作为本文工作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云纹干涉钻孔法的理论,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钻孔应力释放过程,得到了计算残余应力所需要的校核系数。 本文对原有的钻孔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与三维云纹干涉仪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可实时钻孔、实时测量三维位移场的实验系统,并对其原理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中还解决了后续图像处理和残余应力计算的一些关键技术。利用所研制的云纹干涉钻孔系统测量了铝合金的喷丸残余应力,并与应变片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得非常好。 本文对云纹干涉钻孔法中一些主要误差源进行了分析,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条纹级数误差引起的残余应力计算误差进行了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云纹干涉钻孔法的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可以满足工程中对残余应力测量的要求。 本文首次对表面纳米化材料的残余应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钻孔、切割、剥层三种方法机械释放316L不锈钢超声波喷丸试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并用云纹干涉法测量了相应的残余变形,得到残余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剥层法与云纹干涉钻孔法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层和塑性转换层是作用有高压缩残余应力的主要部位,也是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主要原因。 本文提出了面内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并分别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云纹干涉钻孔法得到了弹塑性弯曲梁侧面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云纹干涉钻孔对面内非均匀残余应力的测量非常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测量了搅动摩擦焊的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沿深度和垂直焊缝方向的非均匀分布。云纹干涉钻孔法和应变片钻孔法的测量结果表明,对于一些特殊实验情况,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精度。
其他文献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功率器件的体积、集成度和功率等级逐步提高。功率电子器件是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功率开关器件温度与功率损耗大小有关。文中结合开关磁阻电机系统运行方式,计算开关功率损耗。斩波控制过程中,器件损耗与通过的电流有关,导通管损耗受导通压降影响较大,斩波管受开关频率和断态电压影响较大。功率器件的电气性能与温度有关,文中对功率变换器热分析和散热设计。系统所使用的功率开关器件
中压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对改善电网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各种接地方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匝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该接地方式下:电网正常运行时,可以有效的抑制系统谐振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有效的抑制故障相恢复电压,避免电弧重燃,为选线提供有功分量。同时针对该种接地方式,提出了调档相位检测法的新调谐方法,
黏弹性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其力学性能的可设计性及各向异性,与传统阻尼器结构相比更利于发挥阻尼潜能,提高结构阻尼性能,使其阻尼特性优于各向同性结构和一般的复合材料结构。同时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图像分析和识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边缘检测理论和算法作了深入研究,在具体分析LOG算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图像
杜拉·欧罗波斯城(Dura-Europos)是塞琉古王国建立的一座希腊化城市.该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羊皮卷和纸草文档,这些文献大多数属于帕提亚王国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仅有少
本篇论文对油田现有油井偏磨的故障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首先,对有杆抽油系统的应用状况,有杆抽油系统偏磨及防治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概况,油田现有管杆系统存在的主要
随着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电动汽车的发展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自主研发高性能的电动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经之路。 电动汽车电机驱
多电平变换器具有输出电能质量高、功率器件电压应力低、开关损耗小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功率开关器件耐压不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多电平变换器形成了几种成熟的拓扑结构,其中,以二极管钳位型(NPC)三电平变换器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研究的双三电平逆变器调速系统基于两台NPC三电平逆变器构成,与传统五电平逆变器相比具有直流电压低、独立直流电源少、中点电位易控制等优点,在高压大功率工业场合具有应用前景
该文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估算碳/环氧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工艺时间,并针对热压釜工艺建立了工艺成本估算模型即技术成本模型;同时,以孔隙作为特征微结构,以材料强度为产品
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制备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新方法.在现有撞击流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超高压技术,并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撞击流技术应用的工作流体,对现有撞击流技术作了改进.由此,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