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的必经之路仍然给学龄儿童带来了不少压力,尤其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更是使得学龄儿童的厌学凸显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及小组工作便于更加全面地介入学龄儿童的厌学、便于发挥学龄儿童周围人的积极作用、便于学龄儿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学龄儿童学习状况的基础调研,分析学龄儿童厌学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并从实务过程中小组场域的动力以及“惯习”的角度出发,对学龄儿的厌学行为进行干预。笔者通过在H市Z机构的专业实习,对来自H市X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厌学现象较为普遍,且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和学习考试这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与学龄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同伴因素这四个方面有关。结合厌学学龄儿童的需求分析,基于场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笔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厌学学龄儿童进行干预,培养学龄儿童的自我认知意识,帮助他们调适不当的厌学情绪和行为,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小组工作的过程评估,以及结果评估中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的家长、老师、同伴的访谈结果和小组成员前后测数据,都能表明本次小组活动的效果具有显著性。可见小组工作对学龄儿童厌学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且将场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运用在干预学龄儿童厌学上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