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1与Ttf1在rDNA区域互作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核糖体RNA(rRNA)合成、加工成熟,以及核糖体大小亚基生成和组装。Bms1蛋白是核糖体小亚基组装复合体中的重要组成,它作为一个GTP酶,与Rc11蛋白形成复合体参与rRNA前体A2位点的剪切。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斑马鱼bms1l突变体中存在肝脏发育缺陷,在人类中也报道了由于BMS1蛋白变异而导致的先天皮肤发育不全,这些组织器官的异常发育都是由于细胞周期受阻导致的。然而目前对于Bms1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参与核糖体小亚基生成的功能,对Bms1如何调控细胞周期的了解十分有限。完整的细胞周期受到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包括G1到S期,S到G2期,G2到M期,中期到后期四个检查点。这些检查点受到复杂而精密的调控,从而保证细胞增殖有序而高效的进行。rDNA基因在基因组上有上百个串联重复的位点,RNA聚合酶Ⅰ负责rRNA前体的转录,即使在S期rRNA也大量转录,这会导致转录与复制在rDNA位点的时空冲突。位于rDNA转录末尾的复制叉阻滞点(replication fork barrier,简称RFB)可以避免该冲突。酵母中的Fob1蛋白,人类和小鼠中的TTF1蛋白均能与RFB区域的DNA结合,在协调rDNA转录与复制冲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我们推测TTF1蛋白与RFB区域的结合和解离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然而目前没有任何有关TTF1蛋白是如何从RFB位点解离的报道。本论文综合运用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以斑马鱼和人类细胞系为模型探究核仁蛋白Bms1,特别是其与Ttf1在rDNA区域的互作在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中的新功能。本论文研究发现在斑马鱼5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ttf1同源基因,我们将其命名为ttf1a和ttf1b。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发现斑马鱼Ttf1能与rDNA基因的3’-末尾4个串联重复区域结合,由此确定了斑马鱼rDNA区域的RFB位点。通过体外结合实验我们发现,Ttf1a蛋白与rDNA区域的RFB位点依赖于GTP。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内源Ttf1的蛋白水平在GTP酶活缺陷突变体bms1lsq163和CRISPR-Cas9技术获得的bms1l=jul突变体核仁中大量累积,且富集在突变体rDNA区域的RFB位点。通过一系列细胞系及内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Bms11蛋白能同时与Ttf1a和Ttf1b互作,且GTP酶活缺陷的Bms11sq163突变蛋白也能与Ttf1蛋白互作。体外生化试验发现野生型Bms1蛋白能解离Ttf1与RFB位点的结合,而GTP酶活缺陷的Bms11sq163突变蛋白(酶活丧失50%左右)的解离能力几乎丧失,由此可以解释为何在bms1lsq163突变体中Ttf1在核仁中异常累积。Ttf1在核仁中的异常累积导致rDNA区域的复制压力,该压力诱导整个基因组DNA的过度复制,由此导致细胞内DNA含量异常,并进而激活DNA损伤响应,最终导致bms1lsq163突变体中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并表现为肝脏等内胚层器官发育受阻。在人类细胞系中敲减BMS1也导致与斑马鱼bms1l突变体类似的S期受阻表型,提示了 Bms1的功能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基于已有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细胞周期S期检查点的假设:在正常S期情况下,Ttf1与RFB位点结合终止rRNA转录,随后Bms1与Ttf1互作并利用Bms1的GTPase酶活将Ttf1从RFB位点解离,DNA复制叉顺利通过RFB位点。在Bms1功能丧失或减弱的情况下,Ttf1滞留在RFB位点阻止了复制叉的前进,由此导致的复制压力诱导了基因组的过度复制,进而激活DNA损伤响应,最终导致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本研究成果揭示了核仁蛋白在调控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新功能,加深了对核仁因子调控内胚层器官发育分子机理的认识,且有可能为人类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强化传热在工业和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环保及能效标准的提高对强化传热技术的效率与可靠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制冷和电子散热领域,相变传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热管理手段。目前微/多尺度复合强化表面在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特性及其作用机理还不清晰,而这对不同结构的性能预测与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对常规通道内,多种单一和复合强化换热方式的对流冷凝和流动沸腾换热-阻力特性开展实验探究,得到其换热机理;然后采用数值模拟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模式真核生物,近几十年来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代谢工程、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作为一种理想的微生物细胞工厂,酿酒酵母也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高附加值化合物的规模化生产。本论文主要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探究发展了新型的代谢工程调控工具,并对酿酒酵母葡萄糖去阻遏效应调控靶点进行全基因组筛选。首先,通过优化CRI
超声由于空穴作用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可以破坏细菌,如病原体和腐败酶。但由于单独超声(Ultrasound,US)的空化效应性对较弱,无法完全杀灭食品中的腐败菌或酶,为此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超声处理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温和热处理和(高功率)超声及高压处理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空化作用的破坏性,为此压-热-声(Manothermosonication,MTS)技术可望成为热灭菌关键替代技术之一。
农产品安全检测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常需要对特定目标物进行高效富集、检测与释放,例如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与释放、生物毒素的灵敏检测。为了实现该目标,载体的研发备受关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丰富化学性质和灵活孔道结构的新型晶态多孔材料,近年来被广泛报道用于气体分子富集、水体有毒有害物去除、传感和小分子输送,在农产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多数MO
芽孢是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微生物污染源之一。近年来采用超声波与热联合的方式失活芽孢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声热结合方式对芽孢失活效果的影响上,缺乏关于声热联合失活芽孢机制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限制了该联合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鉴于此,本论文以Bacillus subtilis芽孢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超声波联合热(Thermosonication,TS)对芽孢的失活动力学展开,借助细胞微
稻米(Oryza Sativa L.)是一种主要的商品类谷物作物,也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重要营养能量来源。全粒米作为稻米的主要销售形式,是稻谷经碾磨去除外壳层与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后获得的。米糠是稻米抛光加工过程中未被充分利用的农副产品资源之一。根据其基因型不同,约占谷物酚类化合物的60%至97%。因此,研究者对稻米和米糠酚类成分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对II型糖尿病的控制能力。
稻米、花生和小麦等是中国及世界各国消费的重要农产品作物,但它们极易在收获和贮藏中遭受真菌侵染。现有的传统检测农产品真菌污染的方法通常是耗时的,并且对样品产生了破坏,使样品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无损检测和实时分析。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农产品在遭受微生物污染时释放的挥发物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检测农产品释放的挥发物对农产品的真菌侵染情况进行诊断和预测,而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孔道尺寸可调等优点,在吸附分离、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MOF晶体材料力学性能差,难以加工处理,阻碍了 MOF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大部分MOF的纯微孔结构不利于客体分子的传质,制约了 MOF在吸附、催化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通过引入力学性能好、易于加工处理的聚合物,可制备出MOF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关系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生态学的前沿问题。近来,越来越多的工作深入到外部干扰(如加氮和增温)对BEF关系的影响。碳纳米管等工程纳米材料的应用和生产不断增加,废弃纳米材料进入生态系统后影响生物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已成为生态系统的一类新型干扰。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碳纳米管对植物单种(特别是作物)的影响,缺少关注碳纳米管对野生植物和多种共存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植物
DNA复制的保真性与完整性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DNA复制常常会遭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复制压力而停滞,如果无法及时重新起始,将造成复制叉崩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复制叉翻转是应对复制压力的关键调控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该过程主要由SNF2家族的DNA转位酶HLTF、ZRANB3、SMARCAL1等蛋白催化。在复制叉发生翻转时,由于转位酶对DNA链的反向牵引,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