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系铜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吸收材料目前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于各个方面,不管是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已成为军事、信息、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的吸波材料种类繁多,但是吸波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薄、轻、宽”发展。我们需要在大力挖掘当前各类吸波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材料、新概念、新机理、新技术途径的探索研究。Bi系铜氧化物作为超导体的研究已经很多很多,但是研究其微波吸收情况的基本没有,Bi系铜氧化物的材料易得、易掺杂、易加工等特点,决定本次实验的可能性。  本文分别采用了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二种制备方法制备了Bi系铜氧化物,并利用PbO、Y2O3、C纤维等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掺杂。样品的性能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网络矢量分析仪、射频阻抗/材料分析仪等作为测试手段。研究了样品的吸波性能、介电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  1、利用二种方法制备出了Bi系铜氧化物,二种方法制备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微波吸收性能,但是都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产物与固相烧结法制备的产物的吸波性能基本差不多,但是前者的带宽要低于后者。固相烧结法制备的材料在1.6mm达到最佳匹配厚度,最大损耗为18.3dB,-10 dB带宽达2.5GHz,-5 dB带宽达5.6GHz。  2、研究了Pb、Y掺杂对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用掺杂后的材料分别制备了不同厚度涂层,测量其微波性能,并与未掺杂的材料进行了吸波性能的比较。对于不同厚度的涂层的微波吸收性能测量,我们发现Pb、Y掺杂对材料的微波性能的影响不是很大,特别是Pb掺杂对于材料的吸波性能基本没什么作用。  3、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掺杂对其微波性能的影响,我们利用C纤维对不同的材料再次进行了掺杂,制备了不同厚度的涂层,并对其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测量,发现在C纤维的二次掺杂下,三种样品都得到了吸波性能的提升,其中最大损耗为26.87dB,-10 dB带宽达2.9GHz,-5 dB带宽达6.7GHz.  4、研究了Bi2Sr2CaCu2Oy、Bi2Sr2Ca0.8Y0.2Cu2Oy和Bi1.8Pb0.2Sr2CaCu2Oy的介电性质,实验发现随着频率的升高,介电常数ε是单调下降的,这可能是由于材料中的电偶极矩的取向极化随频率升高而变得困难所致。而Bi1.8Pb0.2Sr2CaCu2Oy的介电损耗只有其它样品的一半左右,这可以解释为在此材料中缺少了空间电荷极化过程的结果。
其他文献
Ba1-XSrXTiO3(BST)是BaTiO3与SrTiO3形成的固溶体。它是一种优良的热敏材料、电容器材料和铁电压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居里温度随组成改变以及介电常数随电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crowave Induced Oxidation Process,简称MIOP)是一种新型物理化学水处理工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用于MIOP水处理工艺的改性活性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本文以h-BN粉、ZrO2粉、B4C粉(或B2O3粉)和C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ZrB2-ZrO2)/BN复合材料,并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
本文选择北京地区铁路车站作为试验研究对象,以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从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两个方面对城市铁路站场附近地区的热环境进行
作为地方政府财权的两端,在强化地方政府负债端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强化其资产端的管理,毕竟地方政府最终需要资产去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只有在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形成闭环,才能
期刊
本文以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为基础, Ni75Al14Mo11合金为模拟对象,通过MATLAB语言编程,通过模拟合金的沉淀析出过程,分析了温度及弹性应变能对Ni75Al14Mo11合金沉淀过程的早期影响
腐殖酸(HAs)是一种难降解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底泥和土壤中。Cr(VI)是一种毒性重金属,具有致癌性。在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受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水体中,这两种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由生物质转化制备的具有广泛应用的平台化学物,以5-HMF为原料可以合成许多具有高附价值的化合物。因此研究从葡萄糖和果糖出发制备5-HMF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硅溶胶、高岭土粉、KOH、Cr粉、不锈钢网等为原料,采用常压成型工艺制备了金属/K-PSS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和三点弯曲、拉伸等试验方法,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