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长江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绵阳官司河流域为对象,以提高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防护林体系生态高效性为目标,围绕“农户生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景观格局--防护林结构--生态服务功能”这一主线,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构建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提出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
(1)通过对官司河流域农户生计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户生计方式中影响和制约防护林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川中丘陵区农户生计与防护林生态建设协调途径。
(2)研究防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对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提出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3)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防护林健康评价方法:
SHI=(∑n1i=1Piwi)W1+(∑n2j=1Siwi)W2+(∑n3k=1riwi)W3
(4)提出官司河流域适合发展以柏木为主的混交林,确定最优植被类型结构为:混交林为35.15%;生态经济林为14.58%;次生灌木为16.19%;针叶林纯林为11.92%;阔叶林纯林为11.64%;草本群落为10.52%。初步确定覆盖率在40%~50%之间,防护林能够达到最佳防护效益。
(5)利用SVS的Tree designer程序设计了马尾松的树形,根据林分总体的林木分布格局对马尾松林进行了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