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加速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获得较大发展。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叠合楼板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叠合楼板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建筑垃圾的增多,再生混凝土的利用也逐渐受到建筑从业者的重视。为了设计受力性能更佳的叠合楼板构造形式,丰富叠合楼板的理论体系,推动绿色再生材料在叠合楼板中的应用,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对叠合楼板的研究成果,提出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楼板以及附肋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设计足尺静力试验,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扩展分析,研究其受力性能以及关键因素的变化对其影响;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钢筋桁架及附肋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完善叠合楼板理论研究体系。本文通过6块叠合楼板试件的试验,研究叠合楼板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基本力学性能;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不同底板材质、不同构造形式等关键参数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经过试验和分析,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时处于弹性阶段,挠度小于规范规定限值,满足规范要求;在使用阶段,叠合楼板在荷载作用下均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开裂阶段、破坏阶段。对比不同的叠合楼板构造形式发现,附肋钢筋桁架的叠合楼板承载力最高,同级荷载下跨中挠度最小;而对比不同底板材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底板的受力性能优于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底板。在试验的基础之上,利用ABAQUS建立叠合楼板的数值模型,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基于关键参数变化的扩展分析,对比分析钢筋桁架长度(4块)、宽度(3块)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随着钢筋桁架长度的减小,叠合楼板刚度和承载力均下降,当钢筋桁架长度大于1/2板跨度时,试件承载力下降不大,但当其为1.3m、1m时,承载力下降达到37%、51%。在保证钢筋桁架高度可以高出叠合面的前提下,钢筋桁架高度变化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影响较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综合考虑不同构造形式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引入混凝土肋和钢筋桁架影响参数,并且通过计算确定其取值。推导叠合楼板在使用阶段的刚度及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其抗裂性能,建立叠合楼板开裂荷载及裂缝宽度计算公式。通过若干粘结试块抗剪试验粘结试块劈拉和双面抗剪试验,研究不同叠合面处理的抗剪强度,并验算叠合楼板的叠合面抗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