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今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呼包鄂城镇群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它的建设对于推动全区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是必要的。本文从支撑条件、基础条件、约束条件、动力条件和实力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TOPSIS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2000-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协同指数以及整个系统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进行了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阶段判定和区划。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各子系统发展指数来看,支撑条件子系统、基础条件子系统、动力条件子系统、实力条件子系统发展指数在四个时间段内均呈上升趋势。约束条件子系统中除鄂托克旗、东河区在2004-2015年以及乌审旗、固阳县在2008-2015年间下降外,其余各旗县(区)在2000-2015年约束条件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程度不大。从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来看,在2000-2015年间昆都仑区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最高平均值为0.50,清水河县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最低平均值为0.16,可知呼包鄂城镇群内部协同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指数在不断上升,且2012-2015年综合协同发展指数增速要快于2000-2003、2004-2007、2008-2011年,可见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程度在近四年间加深。(2)从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阶段区划中可以看出,呼包鄂城镇群的协同发展阶段处于协应阶段与协奏阶段之间,其中只有清水河县为协应阶段;为协调阶段的有3个区域,占全部区域的12%;处于协辅阶段的区域有6个,占全部区域的23%;为协同阶段的区域最多有10个,占总区域数的38%;为协奏阶段的有6个区域,占总数的23%。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阶段分布结构类似于倒“U”字形。(3)从呼包鄂三市协同指数来看,呼和浩特市平均协同指数最低为0.37处于中低级协同阶段;鄂尔多斯市平均协同指数居中为0.41,包头市平均协同指数最高为0.42,鄂尔多斯市与包头市都位于中级协同阶段。由此可知,呼包鄂三市之间协同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从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中可知,2000-2015年各年份的IM s’oran指数均大于0,表明协同发展指数呈集聚的空间特性。从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分析来看,呼包鄂城镇群26个旗县(区)之间空间分异较大。从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指数、综合协同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呼包鄂城镇群综合协同发展指数呈现出极大的空间差异性,昆都仑区和新城区两地为高值区,青山区、九原区、东胜区、回民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为次高值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武川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较低值区,清水河县、白云鄂博矿区、固阳县为低值区。从呼包鄂城镇群各旗县(区)之间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时间演变来看,除个别旗县增幅较小外,大部分旗县(区)空间联系总量大幅增加。从呼包鄂城镇群各旗县(区)之间协同发展空间联系强度的空间格局来看,2000年与2015年呼包鄂城镇群各旗县(区)之间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变化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2015年的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总量比2000年有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