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ORCA程序提供的高精度从头算方法-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考虑了Davidson修正(+Q),开展了过渡金属Cu原子与主族元素C和N构成的双原子化合物的电子态结构计算。在获得基态和若干较低激发态完整势能曲线(PECs)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分子的径向薛定谔方程,分析得到各束缚电子态的特性参数及光谱学常数等重要信息。 在对CuC电子态结构的MRCI+Q计算中,在核间距R=0.04 nm~0.54 nm的变化范围内,获得了对应CuC离解极限Cu(2Sg)+C(3Pg)的4个电子态2∑-,2∏,4∑-和4∏势能曲线。计算表明,CuC的基态为4∑-,但激发态2∏的激发能很小。4个态均表现为束缚态,且很好的趋向于同一离解极限,与分子群论推断的结果完全一致。通过PECs,直接得到所有束缚态的平衡核间距Re、绝热激发能Te和离解能De。利用PECs计算所得数值作为势函数求解Schr?dinger方程,得到各束缚电子态的所有振动能级。设定径向积分的网眼为0.0001 nm,并将积分区域外推至0.04 nm~0.99 nm,得到4个束缚态4∑-,2∏,2∑-和4∏各有50,46,25和6个振动能级。通过拟合振动能级及转动常数,得出4∑-,2∏,2∑-和4∏的谐振频率ωe分别是542.4 cm-1,562.7 cm-1,469.7 cm-1和569.1 cm-1;非谐性常数?exe分别是3.77 cm-1,5.69 cm-1,10.68 cm-1和23.29 cm-1。 在对CuN电子态结构的MRCI+Q计算中,对CuN较低的8个电子态(X3∑-,13∏,23∑-,13Δ,11Δ∑-,11∏和5∑-的势能曲线进行了扫描计算,扫描的范围为R=0.1 nm~0.5 nm,这8个电子态很好地趋向于Cu(2Sg)+N(4Su)和Cu(2Sg)+N(2Du)离解极限,这个结果与分子群论所预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其中除了5∑-态为明显的离解态和11Δ态存在一个局域极大值外,其余各态均为束缚态,并得到了各束缚态的平衡核间距、激发能、离解能等重要参数。基于计算得到的势能曲线数值,通过求解径向Schr?dinger方程,获得了各束缚电子态所有可能的振动能级、转动常数(取转动量子数N=0),由数值拟合得出谐振频率、非谐性常数等光谱学参数。考虑到基态为自旋三重态X3∑-,为预测CuN可能的激发光谱,用MRCI方法计算了23∑-13∏和23∑-态的偶极矩随核间距的变化关系,并计算了23∑--X3∑-和13∏-X3∑-跃迁偶极矩曲线及其Franck-Conden因子,其中23∑--X3∑-的跃迁偶极矩远大于13∏-X3∑-跃迁,在R=0.25 nm达到峰值4.76Debye,是该处13∏-X3∑-跃迁偶极矩的9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