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缺席审判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特殊审判制度,其发展的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宗教法庭。随着近代以来人权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发展,缺席审判制度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对被告人权利保障与程序的合法性,缺席审判在民事诉讼中也发挥着提升诉讼效率,敦促当事人积极参与庭审的功能。然而受制于自身的特点,缺席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一直以来却备受争议。对于缺席审判制度的研究,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对其程序正当性的探讨。在刑事法领域,由于人权保障、罪刑法定以及程序法定等理念的特殊要求,对于刑事诉讼缺席审判的正当性要求尤为严格。缺席审判不同于一般的庭审形式,它突破了近代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对席审判的诉讼构造。我国于2018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建立了缺席审判制度。本文从比较法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对两大法系代表国家既有的法律与案例以及现有研究为主要比较研究对象,提出通行的缺席审判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国际标准,进而回归我国现有立法条文并结合我国立法目的与实践需求,以域外国家相似制度的经验总结为参考,对我国当前的立法规范进行梳理,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全文共约4万字,除引言、结语外,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大陆法系国家缺席审判制度的考察,以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德、意三国的缺席审判立法成文与案例为对象。对大陆法系国家对重罪案件适用缺席审判的规定做出重点研究,以法国的重罪法庭的“抗传”审判,德国证据保全功能的缺席审判,意大利的缺席审判启动标准等问题为对象,探究在职权主义模式下,缺席审判制度所呈现的价值取向与制度设立的目标。大陆法系国家程序的开展以法院为主导,在完成对被告人知情权形式上的送达保障后,即可开展缺席审判,是一种职权主义的集中体现,但同时大陆法系国家对缺席审判中缺席被告人权利保障与救济程序的规定都较为系统,保障了被告人到案后的重新获得审判权。第二部分:英美法系国家缺席审判制度的考察,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分析英美法系国家对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权利救济程序的规定。英美法系国家基于其刑事司法的发展历史背景,对缺席审判的施用曾经持谨慎的态度,将适用范围限制在了被告人“自愿放弃”的前提下,但是随着对公正审判原则的新认识的出现。英美两国在实践中将缺席审判的范围均通过判例的形式作出了一定扩展。例如允许通过法律推定、公共利益权衡等形式扩大缺席审判的适用。总的来说,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下强调被告人对诉讼信息的知晓,缺席审判应当是被告人自主放弃出庭权利的产物,严禁在被告人对诉讼完全不知情的情形下适用缺席审判,但又因此不附加特殊权利保障与程序救济的机制,仅将其作为普通审判的例外情形对待。第三部分:欧洲人权法院对缺席审判合法性的标准,对欧洲人权法院有关缺席审判的案例与文件研究,可以在反映区域性司法机关对该制度的基本立场与审查标准,提出了在保障被告人放弃出庭权意思作出合法性的前提下,保障被告人知情权、获得辩护权、获得重新审判权的合约性标准,形成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区域性缺席审判合法性判断标准。提出我国制度欲获得其他国家司法协助所应当满足的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国际标准,使缺席审判制度可以切实服务于追赃追逃的大背景。第四部分:域外制度与标准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启示。首先,在总结两大法系国家之间差异的同时分析二者之间所趋同的基本原则和标准。随后分析出两大法系缺席审判程序价值取向的差异并以此形成的“权利限制型”缺席审判与权利放弃型缺席审判,可以为丰富我国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寻求合理化的背书。我国刑诉法中的缺席审判制度规定存在范围界定不明、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衔接存在真空、送达程序规定模糊、还有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与救济程序规定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我们以域外国家的做法为启示,基于我国立法主要目的,完善丰富缺席审判理论基础,构建基于两种价值取向导向下的缺席审判适用情形。并在通过立法完善的方式,消除缺席审判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之间所存在的适用真空期,完善适用层级区分。结合比较分析的成果,对我国域外送法方式规定提出以公告送达为兜底,多种送达方式配合的勤勉标准。对现行辩护规定进一步细化,提出对辩护实质化效果的重视。力求能够在比较研究域外已有制度经验的前提下,保留我国立法先进性与自身特点的同时,设计出符合国际上人权保障标准与正当程序原则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其他文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艰巨任务与光荣使命,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形象塑造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课题。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形象的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研究从学生视角,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形象进行实证研究,并用质性信息编码清洗和机
该研究运用工具表对上海市J区8所学校课程计划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学校课程设置与国家课程方案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为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落实五育并举的改革理念,缩小政策理想与学校实践的落差,需提升高中课程设置的合规性,加强课程结构的统整性、衔接性、平衡性与弹性;建构学校视角的课程转化机制,开发工具表、探索转化模式与路径,推动高中“双新”基于规范的落实和基于标准的执行。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结构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表述为“十个明确”。课题组将“十个明确”作为初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体系一体化建设的结构主线,并以此为基础,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初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内容主线。“十
红色题材宣传画是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声绘色的红色故事,让一幕幕党史经典跃然纸上,以此感知党史知识,感受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厚植家园情怀!
期刊
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材料以特定的排布方式组合而成,具有一定性能优势,因此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使复合材料构件用量突破新高度,对其成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压罐工艺具有成型质量稳定的优点,是目前主要成型方法之一。成型时模具作为与复合材料直接接触的载体,模具型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质量。因此,本文基于模具型面温度场,探究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的工艺曲线,并优
晚清、民国时期,邮票多为体现政权属性,其审美风格往往拘谨、繁缛,色彩单一,呈现了近似于钞票的设计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对政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早期邮票(1949—1977)也高度凸显了这种媒介的宣传属性,邮票的选题、图像设计与审美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政治题材占据压倒性地位,设计多采用富有力量的图形、革命象征意义的色彩、简明有力的标题与旗帜鲜明的口号,形成了中国邮票史上一段独特的微缩版"宣传画"风
以“利用”为取向的课程建设思路有助于劳动教育专门课程的建设,但容易造成专门课程教育性的丧失。在借鉴“对分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了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对分课堂”概念。“对分课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相应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类型。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对分课堂”具有劳动过程与教育过程对分、劳动过程前置于教育过程、劳动过程具有教育指向性、教师对技术没有依附关系四个典型特征,从形式上有助于劳
根据激光雷达点云的特征属性,用聚类的方式进行滤波,虽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因为点云的数据量巨大,直接利用点的三维坐标进行聚类时的耗时过长、滤波结果误差过大,而且现有的许多滤波算法在不连续地形处的表现不佳。为解决大型点云的直接聚类问题并保留不连续地形的整体起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密度聚类的点云滤波算法。以激光雷达点云的空间密度、地物类点云及地形类点云的特征属性为依据,首先根据点云的高程
简要回顾了几十年来计算机使用方式的变迁,介绍了基于网络计算技术的国家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CNGrid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在“东数西算”战略工程背景下中国算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新的技术挑战,并对中国未来超算应用生态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展望。
以发展元认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基于元认知理论而建构,该教学模式建立了“预学提问、梳理核心问题、分组讨论分析问题、交流核心问题、质疑反思形成新问题”的教学步骤,以学先于教、能学缓教、自学少教、观学思教、评学并进为教学原则,并根据高中语文多模块内容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辅以“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