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扩张及生态用地缩减等,尤其是日益减少的生态用地将产生极大的生态隐患。因此,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维护区域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与变化情况,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浙江省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人民生态意识较强,但仍存在土地效能低下、规划不合理、土壤污染等问题。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浙江省2000年至2015年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浙江省土地利用特点,将生态用地划分为5类,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开展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研究,并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开展市级尺度生态用地时空演变格局与特征分析,探究浙江省生态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区域生态用地可持续利用和管控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总体上来看,从2000到2015年15年间,浙江省的生态用地总量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其面积由2000年的97579 km2下降到2015年的93796 km2,减少了 3783 km2,面积比例从占土地总面积的96.68%下降到92.93%,下降了 3.75个百分点。(2)浙江省生态用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南北差异,生态用地面积减少较多的地级市主要分布在浙北地区。浙江省整体生态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3)为了实现对浙江省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宏观上强化多元治理:1)调查评价为基,空间规划引领,利用好“新版土地分类”2)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推动生态用地保护法治化;3)推动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