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的简支梁损伤识别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和荷载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准确的识别结构损伤,是结构诊断、评估和加固的前提。对于工程结构,其模态参数(频率、振型、阻尼等)是物理参数(质量、刚度等)的函数,当结构的物理参数发生改变时,其模态参数必然发生变化,结构的模态参数是可以通过仪器测量的,因此通过模态参数的改变来识别物理参数的变化,是基于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工字钢简支梁进行了基于模态的损伤识别,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基于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是近几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工程损伤诊断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频率、振型、柔度矩阵、能量和小波分析的损伤识别理论。(2)对工字钢简支梁模型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基于频率变化平方比的“逐步定位”法、模态振型曲率差法和模态柔度矩阵曲率差法分别对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使用“逐步定位”法可以较精确的识别简支梁一处损伤的位置,对简支梁发生两处损伤无法进行识别,对一处损伤程度的识别亦不明显;使用模态振型曲率差法可以精确的识别简支梁结构的一处或多处损伤,同时对相同位置处损伤的程度亦可进行定性的判别;模态柔度矩阵曲率差法对简支梁结构的一处或多处损伤的位置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对损伤程度亦可进行定性的判别。在使用模态振型曲率差和模态柔度矩阵曲率差两种方法对简支梁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时,采用1阶模态的识别效果要好于高阶模态。(3)对三根工字钢简支梁进行了试验分析。当简支梁发生一处损伤时,采用基于频率变化平方比的“逐步定位”法对其进行损伤识别,识别结果较好的验证了数值分析的结论。对简支梁损伤进行“逐步定位”时,试验测得结构的前3阶频率,绘制频率变化平方比图,然后将模型结构分成3个单元,模拟每个单元的损伤,绘制各单元损伤时的频率变化平方比图形,定位损伤所处的单元;然后将损伤单元进一步划分为3个单元,模拟各单元损伤,进一步定位损伤所处的单元;如此逐步细分下去。当原结构划分为81个单元时,精确的定位了损伤的位置,识别效果较好,误差范围在3%以内。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超大超深基坑越来越多,基坑支护从单一的结构形式向多种结构联合支护发展:如桩锚联合支护、土钉—预应力锚杆支护以及土钉—桩锚联合支护等,这已经成为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材料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因氯盐腐蚀引起的耐久性失效,不仅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浪费,同时还给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可持续混凝土的发展要求未来混凝土不但要向长生命周期的方向发展,还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在保证其性能的同时有效利用工业废料来代替水泥熟料,不仅节约原材料,同时还会减轻工业废料堆放带来的环境压力。锂渣是生产锂电池所剩的工业废料,新疆是
在地震发生时,连梁是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对连梁的结构体系设计较合理,使它具备有足够的刚度和较强的变形能力,在遭受罕遇地震时,连梁先于墙体屈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的增长,对建筑面积的需求量是不断的增大而城市的用地非常有限,高层建筑就随之应运而生。它们的高度在不断的被刷新、结构形式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受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泥石流灾害也愈加频繁和严重。它是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问题。给部分地区的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
本文首先对深部井筒冻结法施工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解,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获得了影响冻结施工的主要因素。在此,特选取影响冻结壁有效厚度的冻结温度场进行研究。以冻结温度场
论文以深圳市西部港区疏港道路工程强夯施工为工程背景,依托相应的强夯施工振动安全监测项目,围绕强夯引起的工程振动,通过强夯施工与强夯振动测试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在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领域中,如何准确量测地应力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以及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矿井地应力套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矿井浅部资源渐趋枯竭,为了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两淮矿区多数矿井需要实施安全改扩建工程、新建深立井井筒。这些新建井筒具有井筒深、直径大、穿过深厚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工程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在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中的潜在可能失败。然而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生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