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东国家农业外交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农业外交是农业和外交的良性互动,旨在以农业国际合作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以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外交是农学与外交学的交叉学科,依托各国的农业外交实践“开枝散叶”,塑造了以行为体数量、行为体地位、农产品流向等为中心的互动类型,呈现出外交任务的选择性、外交意图的模糊性、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外交实施的时效性、外交机制的多样性、外交方式的灵活性、外交推进的柔和性等特征。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外交不仅能帮助国家提升硬实力与软实力、调整对外关系、获取战略资源、盘活生产要素,甚至能够通过控制全球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权塑造国际规范、影响国际秩序。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外交自古有之。农业不仅促进中国与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双多边互动,也受益于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战略。本文以中国中东农业外交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中东农业外交的理念嬗变,将其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期(1949—1978)、经济利益主导期(1979—2012)和全球治理主导期(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提高地区发展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农业话语权和促进中国中东农业合作是中国中东农业外交的深层动因,既促使中国将生产力、技术实力、机械化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农业综合实力转化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也推动中国将与中东国家的伙伴关系转化为促进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动力,体现了国家农业综合实力与外交能力的战略互换。基于对中东国家的农业合作需求度、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意愿、中东国家的农业资源禀赋和政治风险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并结合中国中东农业合作项目和中国中东伙伴关系,本文将中国中东农业外交伙伴划分为四个层次,归纳了中国与不同层次国家开展农业外交的主要特征,提出了推进中国中东农业外交的对策,即重点处理好广泛性和针对性、层次间和跨层次间、长期性和阶段性等三重关系。为加深对中国中东农业外交的理论分析,本文选取中国对以色列农业外交、对埃及农业外交和对苏丹农业外交为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本文验证了三个理论假设:首先,中国中东农业外交作为中国中东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议题的跨层联系,即农业和外交的双向溢出、农业和其他议题的战略挂钩;其次,中国中东农业外交形成了柔性治理,即中国中东农业外交的出发点是分享民生治理经验;最后,中国中东农业外交促成了动态管控,不仅通过政府主导,建章立制,实施“一国一策”的务实主义政策,也通过企业等社会主体开展农业多领域合作,在实践中创新合作模式。
其他文献
氮化镓(GaN)具有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并且Al GaN/GaN异质结能形成高迁移率高密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故在高频、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应用领域独具优势。GaN高迁移率电子晶体管(HEMT)因为栅极边缘电场尖峰过大、泄漏电流过大等问题使其耐压远未达其理论极限。同时,传统GaN HEMT因为高浓度2DEG的存在通常为耗尽型器件,实现增强型需通过耗尽栅下2DEG,导致阈值电压与
期货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工具,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然而,近年来重大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经济风险事件、政治风险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轮番冲击我国期货市场。此外,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各个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紧密。期货市场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期货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研究重大风险事件背景下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部署在全球展开,通信基站数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作为通信基站射频单元关键组件的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微型化、轻量化、高频化和高集成化进程。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作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拥有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介质损耗小、高频特性优良等优点,在5G通信领域极具技术优势。因此,开发符合LTCC技术的高性能微波介质陶瓷是满足5G基站需求的可靠途径,也是现如今微
行人重识别(Re-ID)是一种根据行人全身信息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解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同一行人匹配问题的技术,其旨在弥补固定摄像头的视觉局限。然而,受限于摄像机参数差异和拍摄环境的复杂,Re-ID从定义之初就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行人图像往往具有较低的分辨率,且目标行人很容易受到尺度、遮挡和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行人,其在不同场景下,所展现出的主观姿态和外观也具有多变性。以上难点
从地震图像中有效挖掘地下岩性单元的几何形态、岩性类别及含油气特征等信息,有助于精确定位油气藏有利区并提供可靠的钻井部署依据。其相关的地震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方法也是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问题,受到信息处理和油气勘探领域国内外学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地震图像中的岩性和含油气信息挖掘与传统图像信息挖掘相比,有以下不同:1)地震图像精度远低于普通图像: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震图像含有大量
5G技术正在助力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家居的快速发展,这使得采集到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海量非结构化视觉数据的处理需要更高的计算效率,这需要提高边缘视觉感知设备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效率。然而,传统冯·诺依曼架构限制了数据处理效率,并增加了能源消耗。尤其对于边缘视觉设备来说,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光感受器传输给处理单元,这仍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功耗。因此,需要发展集感知、存储和运算为一体的智能视觉感知技术。智能
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远距离、三维、实时等优点,是隧道、采矿等地下工程灾害防治与预警最为有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现有监测系统大多仍然采用了有线采集方案,导致其可维护性、可迁移性与可扩展性较差,不利于大规模监测的灵活高效开展,无线监测因而也成为了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无线微震监测目前主要面临数据量大且冗余度高、数据质量低下且特征多样、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间存在割裂等挑战,具体体现
复杂的电磁环境需要频谱感知系统具备对数量多、分布密集辐射源信号与信息的处理能力,而传统侦察处理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多信号检测错误和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难以适应该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了随机有限集理论,能够对辐射源目标的出现、存活、消失、漏检和虚警等现象进行统一数学描述,获得了较好的目标跟踪性能。本文对辐射源侦察过程中所涉及的降频次数据交换、辐射源分类以及鲁棒辐射源跟踪等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s)的出现,人们创造和分享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OSNs上,信息传播变得比传统社交媒体更快、更广泛。了解信息如何通过OSNs传播,以及哪些因素推动了信息传播的成功,对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基于深度表示学习对信息传播进行分析。具体地,本论文首先研究信息级联的建模与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基于传播分析的OSNs谣
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作为区域产量估测的两类重要科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数据同化技术融合了遥感的大面积信息获取能力和作物生长模型的机理过程特性优势,是提高区域估产精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当前作物模型遥感同化中还存在不确定性量化不明确、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同化效率偏低的问题,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在依据少量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