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抑菌抗炎功能评价与微乳凝胶剂的制备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药资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巨量非药用部位、下脚料及副产物等固体废弃物,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压力。在菊花药材栽培生产过程中产生4倍于花序生物量的茎叶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废弃,造成重大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对其系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提高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菊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以菊茎叶非药用部位为研究对象,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于菊茎叶精油部位,在分析其挥发性资源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以期开发用于化妆品领域的资源性产品;延申资源经济产业链,为提升菊资源利用价值和菊资源产业提供支撑。论文摘要归纳总结如下:一、文献研究(一)菊及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归纳菊及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发现,天然草本植物作为化妆品中的天然原料和添加剂,具有美白、滋养、保湿、抗衰老、抗菌、抗炎等多重功效;目前,菊及中药护肤品制剂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水剂类、油剂类、乳霜类、凝胶类等;菊及中药护肤品的常见评价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一般理化性质法、体外评价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法等;本章综合论述了菊及中药在化妆品中功效应用、制剂研究以及评价方法,为菊及多种中药在化妆品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药用菊花生产过程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文献分析结果发现,菊非药用部位富含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惊厥和改善肠道失调等功效。菊茎叶中的活性成分不仅能作为香料、护肤化妆品、日用品使用,还能进一步制备出绿色安全的动物饲料;在日用品、化妆品、畜牧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表明菊非药用部位及其衍生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以期为后续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二、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中多类型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一)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多组分的制备依据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等5种样品进行提取、醇沉、干燥,分别得到5种挥发性组分、黄酮酚酸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其中,挥发性组分得率最高的为菊米(0.44%),黄酮酚酸类组分得率最高的为菊茎叶(14.67%),胎菊多糖类组分得率最高,达到了 16.91%。(二)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中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气质联用法结合相对保留指数法对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挥发性组分进行检测分析,分别在菊米、胎菊、全开菊、菊茎叶、菊根中鉴定出63、73、77、71、57中化合物,5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全开菊精油中主要成分为含氧倍半萜类成分(73.24%)的 α-cadinol(28.62%),其次为(E)-tibetin spiroether(6.95%);而菊茎叶精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E)-tibetin spiroether(20.53%)和 Caryophyllene(8.84%)。(三)不同花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中黄酮酚酸类成分分析采用UPLC-TQ/MS对不同生长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中10种黄酮类(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圣草酚、蒙花苷、香叶木素、橙皮素、金合欢素、田蓟苷、芹菜素)和7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期菊花中黄酮、酚酸含量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而不同部位中黄酮、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全开菊中的总黄酮酚酸类成分总含量(17.30mg.g-1)远高于菊茎叶(2.63mg.g-1)和菊根(1.89 mg.g-1);但菊茎叶中田蓟苷的含量却高于全开菊,高达(1374.15±76.54)μg.g-1。(四)不同花期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中多糖类成分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咔唑-硫酸法对不同花期菊花和菊茎叶、菊根中性和酸性多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中胎菊和全开菊的总多糖平均含量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含量分别为(113.58±0.50)mg.g-1 和(112.48±0.28)mg.g-1,远高于菊米(89.25±0.22)mg.g-1。不同部位中全开菊总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菊根(96.21±0.93 mg.g-1),菊茎叶总多糖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91.81±0.25)mg·g-1。三、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抑菌抗炎活性研究及其微乳凝胶剂的制备(一)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菊茎叶精油的工艺优化研究采用正交工艺考察法,以菊茎叶精油得率为指标,探究菊茎叶精油最佳提取工艺;实结果表明,菊茎叶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80-100目,8倍加水量,浸泡6h,提取12 h;在此工艺下,菊茎叶挥发油的得率为0.50%。(二)菊茎叶精油配伍组方优选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以菊花及菊茎叶精油、菊花及菊茎叶水提物、黄芩苷及黄芩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大小筛选适宜的抑菌抗炎配伍组方。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资源利用原则,选择菊茎叶精油(JJY-EO)、菊茎叶水提物(JJY-SYW)和黄芩醇提物(HQ-CTW)作为组方中的有效成分。(三)正交实验优选组方配伍比例根据三种药物的MIC设计正交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试验菌种、药敏实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优选出三种成分配伍的最佳组方比例。结果表明,当JJY-EO:JJY-SYW:HQ-CTW的配伍比例为5:3:2时,对S.aureus的抑制作用最强。此时三种复配药物对S.aureus和P.acens MIC分别为5 mg·mL-1和8 mg·mL-1,均低于单用药物的MIC;(四)基于体外细胞的配伍组方抗炎活性评价根据ELISA分析法,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评价配伍药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当三种成分的比例为5:3:2、总药物浓度为50mg.mL-1、100 mg.mL-1、200mg.mL-1时均对P.acens所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具有缓解作用。(五)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研究以复配药物中的JJY-EO作为油相,JJY-STW溶液作为水相,优选微乳凝胶剂的最优处方。筛选出微乳的最佳处方为:JJY-EO 0.396 g,BH-EO7.15mg,油酸乙酯4.37g,吐温80 21.82 g,丙三醇7.26 g,黄芩醇提物0.156 g,菊茎叶水提物0.234 g,水相加至100 g。优选出微乳凝胶剂的最优处方为每100 g中含主药0.80%,卡波姆U20 3%,保湿剂15%及三乙醇胺2.4%。制备出的微乳为淡黄色液体,凝胶为浅黄色澄清透明凝胶,其耐寒性、耐热性、离心稳定性良好。(六)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抑菌功能评价采用UPLC和GC色谱检测出微乳及微乳凝胶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7.98μg.g-1、20.41μg.g-1)、黄芩苷(533.84μg.g-1、459.88μg.g-1)和 α-姜黄烯(373.42 μg.g-1、341.88μg.g-1)。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考察微乳及凝胶剂抑菌效果,微乳及凝胶对S.aureu的MIC分别为2 mg·mL-1和4 mg·mL-1,对P.acens的MIC浓度分别为 4 mg.mL-1 及 8 mg.mL-1。四、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剂对痤疮的药效学及刺激性评价(一)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剂经皮扩散研究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吸收屏障,基于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微乳及微乳凝胶剂中绿原酸、黄芩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β-丁香烯及α-姜黄烯的经皮渗透效果。研究表明,微乳及凝胶基质均有利于5种成分的经皮渗透,其中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渗透效果最强,在微乳、凝胶剂中24h的累积渗透量比无基质含挥发油药液高0.91和1.14倍。添加JJY-EO后绿原酸、黄芩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累积经皮渗透量在24h时分别增加了 0.38、0.07和0.67倍,说明JJY-EO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促渗效果。(二)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剂对痤疮的药效评价基于Kligman痤疮复合模型结合小鼠背部痤疮模型,以组织病理变化、脏器指数、炎症因子评价微乳凝胶剂防治痤疮的药效学作用。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微乳凝胶剂均能显著改善毛囊上皮的颗粒层棘层增生、皮脂腺肥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等情况,且能显著降低小鼠肺的脏器指数;低、中剂量给药组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 含量,可见微乳凝胶剂在抗炎方面具有确切作用,为将其开发成防治痤疮的产品提供了重要支撑。(三)菊茎叶精油及其配伍组方微乳凝胶剂皮肤刺激性研究基于急性刺激性试验和多次刺激性实验,评价微乳凝胶剂对家兔皮肤的安全性;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单次和多次给药并未对家兔皮肤造成痂皮和出血等现象,仅仅出现轻微的炎性细胞浸润、棘层变薄现象;表明微乳凝胶剂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皮肤情况未见异常,无明显刺激性。
其他文献
由于近些年人口的增长,导致国家的粮食负担在逐渐加剧,大众对于粮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玉米作为我国的三大农作作物之一,其种植生产问题成为了农业发展中核心问题。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注重保水保肥,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玉米这种农作物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潜力,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为提高玉米的质量保障与产量保障,就需要做好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土肥管理工作,通过掌握专业的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84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2个疗程后,比较2组胃部疼痛程度、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2组干预2个疗程后胃部VAS评分均降低,且研
名著是世界文学史中光芒璀璨的瑰宝,对于语文这门与文章息息相关的学科来说,名著导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眼界,因此语文教师在学习阶段教授学生名著导读的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推荐合适的名著,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通过引入写作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多个实践培训领域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真正阅读受益,达到阅读有益的目的。
采用溶剂热法,以路易斯酸/碱为辅助材料合成了碲@二氧化碲纳米线热电材料,通过对其热电性能测试发现塞贝克系数S(80 mV/K)远高于碲块体材料(45 mV/K);热导率0.5~2.8 W/(m·K)低于碲块体材料3.3 W/(m·K)。将碲@二氧化碲纳米线与碲化铋粉体按2∶8混合,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成热电块体,再将热电块体切割成长方体的热电臂封装成温差发电片。结果表明:低维纳米材料中嵌入的纳米颗粒
为探究抗生素连续施用造成的土壤抗生素污染对植物细菌群落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21年6月~9月进行温室土培试验,每隔6天通过直接浇灌的方式向土壤中施用土霉素(OTC)或链霉素(STR),并对其中生长的樱桃萝卜的生物量、抗生素含量和菌群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风险商法、细菌摄入量计算和小鼠饲喂试验对抗生素暴露下萝卜植株的潜在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3天OTC的连续施用
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被动声呐目标识别逐渐由基于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转变为依赖大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本文介绍了被动声呐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被动声呐目标识别技术中的应用难点,最后对进一步提升识别能力和识别稳定性需关注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目的:探讨藏红花水提取物调控ERK、Bcl-2、Bax蛋白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卵巢癌细胞HO-8910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0、0.4、0.8、1.0 mg/L)藏红花水提取物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HO-8910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HO-8910的凋亡率;划痕法检测细胞HO-8910的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HO-891
财务报销作为财务管理活动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环节,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费用报销合理化是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本文结合实践调研,以某三甲中医医院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报销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优化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重点从应用架构、系统功能、角色权限、报销流程等方面展开探讨,并从制度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训、推进过程等方面提出网络报销系统优化应用建议,以期为中医医院实现财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
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装饰企业的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时代,建筑装饰行业正朝着智能化新的方向发展,装饰行业的人力资源特点正在向智力密集型迈进,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加上新一代年轻就业群体择业观念的转变、国家环境治理等行业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新冠疫情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影响等因素,建筑装饰行业整体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