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对导管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和清除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菌在人体内外生存的主要形式是生物被膜,与生物被膜相关的感染在临床上非常普遍。本研究以导管为载体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计数、生物被膜定量、银染色和扫描电镜的观察,来研究壳聚糖、甲壳素是否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用细菌计数来研究壳聚糖、甲壳素是否能清除生物被膜细菌,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将甲壳素和分子量5000、30万、100万壳聚糖包被在导管上,设空白导管为第1组,包被分子量5000壳聚糖的导管为第2组,包被分子量30万壳聚糖的导管为第3组,包被分子量100万壳聚糖的导管为第4组,包被甲壳素的导管为第5组。用相同的培养方法分别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7天后对各组进行细菌计数、测结晶紫染色的吸光度值、银染色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以及细菌的抗生素药敏测定。 2.以空白导管为载体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模型,7天后将模型分别放入3%的醋酸溶液、1%的甲壳素酸溶液、分子量5000、30万、100万壳聚糖酸溶液中,在36℃孵育。以3%的醋酸溶液为第1组、分子量5000的壳聚糖酸溶液为第2组、分子量30万的壳聚糖酸溶液为第3组、分子量100万的壳聚糖酸溶液为第4组、甲壳素酸溶液为第5组,分别在0h、48h、96h时对各组细菌计数。 3.统计学方法: 细菌计数、吸光度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抑菌环直径以均值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设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1.1实验1、2、3、4和5组的细菌计数值依次是2.29×107 cfu/ml、1.19×107 cfu/ml、1.45×107cfu/ml、1.99×107cfu/ml和2.15×107cfu/ml。第2、3实验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分子量5000、30万壳聚糖具有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中减少细菌数量的作用;第4、5实验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分子量100万壳聚糖和甲壳素不具有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中减少细菌数量的作用;第2实验组和第3实验组比较,第2实验组的作用更明显(P<0.05)。 1.2实验1、2、3、4和5组染色后的吸光度值依次是:0.137、0.050、0.080、0.135和0.138。第2、3实验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分子量5000、30万壳聚糖具有使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量减少的作用;第4、5实验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甲壳素和分子量100万壳聚糖不具有使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量减少的作用;第2实验组和第3实验组比较,第2实验组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 1.3银染色结果:实验1组银染照片中絮状的膜样物为生物被膜。实验2组、3组的银染照片可见少量散落的黑点或黑斑,无黑染的絮状膜样物。实验4组、5组银染照片,可见较多散落的黑点或黑斑,有黑染的絮状膜样物。 1.4扫描电镜观察:实验1组的细菌分布较均匀、密集,少量细菌聚集成团;进一步放大可见细菌的细胞壁光滑、菌体规则、两端钝圆,细菌间有胞外物交联。实验2组、3组菌落分布较少,因为包被了壳聚糖而呈聚集状,膜状物为壳聚糖;进一步放大见菌体有凹陷、切痕、扭曲现象。实验4组、5组细菌密集分布,大小不一。 1.5药敏测定:包被壳聚糖的实验2组、3组、4组和包被甲壳素的实验5组分别与实验1组比较,对细菌耐药性无影响。 2.对生物被膜清除的影响Oh 时各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值均为:22.9×106cfu/ml。第1、2、3、4和5实验组48h时细菌计数值依次是:3.95×106cfu/ml、1.52×106cfu/ml、3.33×106cfu/ml、3.70 X 106cfu/ml和3.80×106cfu/ml;96h时细菌计数值依次是:2.17×106cfu/ml、1.29×106cfu/ml、1.70×106cfu/ml、1.80×106cfu/ml和1.84×106cfu/ml。 在48h时,第2组、3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分子量5000、30万壳聚糖具有清除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细菌的作用;第4、5实验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甲壳素、分子量100万壳聚糖无清除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细菌的作用。第2和第3实验组比较,第2组的清除作用明显(P<0.05)。 在96h时,只有第2组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分子量5000壳聚糖仍具有清除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细菌的作用;第3、4、5实验组与第1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甲壳素、分子量30万、100万壳聚糖无清除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细菌的作用。结论: 1、分子量5000、30万的壳聚糖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分子量5000壳聚糖的抑制作用比30万分子量壳聚糖明显。 2、48h时,分子量5000、30万的壳聚糖都有清除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细菌的作用;96h时,只有5000分子量壳聚糖具有清除作用。分子量5000壳聚糖的清除作用显著而持久。 3、壳聚糖、甲壳素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中对细菌的耐药性无影响。 4、甲壳素和分子量100万壳聚糖对大肠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清除都无作用。
其他文献
办公室大都有自己的例会,多是一周或两周召开一次。尽管例会形式各有不同,但大都围绕布置工作展开。其实,办公室例会还有其他的功能等待挖掘。这些功能对于提高办公室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