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绿洲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灌溉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研究作物节水高效利用技术,对于促进该地区的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室外盆栽试验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应用HPFM根系导水率仪器、ANCA-SL元素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获取了制种玉米的生理生态、气象因素、土壤状况等指标,并对分根区交替灌溉(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Irrigation, APRI)灌溉方式下气孔导度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探讨了相同灌水量,制种玉米在APRI灌溉方式下,能够比DI显著提高潜在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i)的机理。通过两种灌溉方式,即APRI和常规亏缺灌溉(Deficit Irrigation, DI)在三种不同的氮素水平(75,150和300mgN Kg-1土壤)的试验表明,APRI处理下叶片中的碳同位素分辨率(Isotope discrimination,Δ13C)和维管束鞘细胞的泄漏率(Φ)均显著低于DI处理,然而胞间CO2浓度与大气中CO2浓度的比值(Ci/Ca)并没有受到氮素水平和灌溉方式的影响。APRI处理下制种玉米叶片的羧化效率(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以及在CO2饱和状态下的光合速率(Asat)显著高于DI。在APRI处理中,其羧化效率(CE)以及Asat的显著提高与Φ的显著降低有关。(2)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APRI、DI以及常规充分灌溉(Full Irrigation, FI)条件下木质部汁液中的pH值、ABA浓度、阴、阳离子浓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当木质部汁液中的NO—3浓度从亏缺(N1水平)到最优(N2水平),以致到奢侈状态(N3水平)时,木质部中的pH值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木质部汁液中的pH值相似,其ABA浓度也表现为在N2水平下最小,N1和N3水平下较大。在N3水平下,DI和APRI均显著低于其在N1和N2水平的气孔导度,然而FI在三种氮素水平(N1,N2,N3水平)均无显著差别,这表明木质部汁液中的pH、ABA浓度以及各种无机离子浓度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气孔的开闭。同时还发现,木质部汁液中的Ca2+浓度与气孔导度显著线性负相关,这表明可能Ca2+也是一种调控气孔开闭的根冠信号。(3)初步揭示了APRI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提高氮素吸收能力的原因。APRI促进制种玉米根系对氮素吸收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①APRI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大了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提高了根系导水率。通过2009年的试验可知,APRI相对于DI,根系导水率(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R)提高了30%。2010年的盆栽试验以及2009年的大田试验表明APRI提高了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②APRI有利于土壤中有机氮素的矿化,提高了土壤中的可利用的氮素量。植株和叶片中的δ15N的含量,可以作为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程度的指标。APRI和FI的叶片氮素累积量显著大于DI处理,其δ15N也显著高于DI处理。(4)揭示了制种玉米叶绿素含量指标(CCI)与叶片的氮素浓度以及光合能力均显著线性相关。随着CCI和叶片氮素浓度的增加,最大相对气孔导度(gmax Rel)显著增加。同时试验数据还表明,随着叶-气温差(Tl-Ta)的增大,gmax Rel逐渐缩小,当Tl-Ta为4.5℃时,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然而在Tl-Ta为-2℃,其能够达到该生育期内最大的气孔导度。经过回归分析可知,Tl-Ta与太阳辐射强度(Q)存在着正相关,而与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air)和土壤水势(Ψs)存在负相关。(5)通过在Jarvis模型中增加与制种玉米生理状态相关的叶绿素指标(CCI)参数以及代表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水势参数,可以使APRI条件下的气孔导度模拟效果更加精确。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比较表明,改进的气孔导度模型的平均预测值(P)比Jarvis初始模型更接近实测平均值(Q),其修正效率系数(E1),修正一致性指标(d1)相对于初始模型分别提高了30%和6%。通过在Jarvis模型中增加表示水力信号和非水力信号的平均土水势以及CCI参数,可以增加气孔导度的模拟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