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户干扰信道的LDPC叠加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有线通信中用户间通过相互隔离的点对点链路进行通信不同,无线通信中的用户通过空中接口进行通信,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用户密度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日益严重的用户间干扰,是当前无线通信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讨论了不同类型的两用户干扰信道。两用户高斯强干扰信道的容量限不受干扰的影响,把干扰当作噪声来处理,就能达到高斯干扰信道的容量限;两用户高斯弱干扰信道的容量限没有完全确定,1981年Han和Kobayashi提出了其最佳的可达速率区域,为达到最佳可达速率区域,发送端需要按照HK策略将发送的信息划分为私有信息和共有信息。根据功率划分系数的不同,功率划分方案可分为对称分裂方案、自适应分裂方案、正交分裂方案和ETW分裂方案四种。本文对不同信噪比下的分裂方案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在中低信噪比情况下,除正交分裂方案可达到的最佳HK速率值保持不变外,其余各方案可达到的最佳HK速率值随着干扰系数a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当0<a<0.08时,对称分裂方案、ETW分裂方案性能最佳;当0.08<a<1时,正交分裂方案性能最佳。接着,本文借助性能逼近香农限的LDPC码,对基于BICM的两用户干扰信道传输方案设计仿真系统进行实现。其中,接收端采用逐次干扰抵消迭代译码算法。同时根据信息论中的速率、功率分配公式,对仿真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使该仿真系统在每部分信息均为单层分量码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性能。然后,本文将多层叠加编码调制技术应用于两用户干扰信道,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编码调制的两用户干扰信道传输方案:在发送端将每个用户的各部分信息分成双层LDPC码,分别编码后再进行叠加,接收端仍然采用逐次干扰抵消迭代译码方案,而对双层信息内部采用多级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叠加编码调制的传输方案性能明显优于基于BICM的传输方案。最后,本文对基于叠加编码调制的两用户干扰信道传输方案的译码算法进行改进,对每组信息(这里,将双层LDPC码看作是一组信息)内部采用多元译码算法来恢复信息序列。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该传输方案来说,采用多元译码方案的仿真性能优于多级译码方案。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国防、工农业控制、城市管理、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抢险救灾、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很多应用,比如:环境
近几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各个科研机构逐渐意识到网络交换必将成为航空航天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而航空航天交换机的需求与普通的交换机有诸多不同,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呈
期刊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应用,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银行、交通、安防等重要部门,在学校、居民生活小区也逐渐开始使用网络视频
本文对无线自组织网络(即Ad Hoc网络)的管理和监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现。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中的节点既具有一般移动终端的作用,又具有路由器的寻址和转发功能。
多输入多输出(简称为MIMO)技术可以在不牺牲带宽和不增加功率的同时增加系统容量,正交频分复用(简称为OFDM)技术具有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特点,二者的结合即MIMO-OFDM技术已经成
21世纪的今天,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国防、医疗、消费电子以及网络通信等领域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Windows C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
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 Codes)最早由Gallager博士在1962年提出。随着计算机仿真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编码理论的兴起,近年来LDPC码获得了信道编码理论研究
基于势能原理与余能原理的对偶关系,给出了有限变形弹性体的J积分形式及其对偶形式,并在弹塑性有限变形的前提下给出其路径守恒的证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从最初的单机应用软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系统。为了更好的提高校园办公效率,使信息的传递、存储更加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