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段沿线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与防洪措施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黄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悬河”。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每年的3-4月、6-8月、9-11月、12月至翌年2月容易发生春汛、伏汛、秋汛和凌汛,对山东黄河段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选取多年汛期平均降水、降水变率、地形、水系、植被、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交通密度等危险性和易损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列出判断矩阵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山东黄河段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划分等级,得到研究区洪水灾害风险指数图和等级图。山东黄河段的洪水灾害风险指数值在0.01-0.64之间,平均值为0.193,标准差为0.093,风险指数越接近1,说明发生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小。根据风险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由得到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图可知,低风险区占11%、较低风险区占47%、中等风险区占31%、较高风险区占7%、高风险区占4%。等级高、较高、中等的区域分布在鲁中地区,较低和最低的区域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利用GIS的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出研究区各个县(市)的平均指数,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结合不同级别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论文最后提出了对应县(市)的防洪减灾建议和城市发展规划,从而达到防洪减灾从局部到整体、从自然到人为的控制,促进研究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得出的结论是:①高风险区面积百分比超过50%的有3个,分别是桓台县、济南市、济宁市,在0-20%之间的有博兴县、商河县、邹平县、章丘市、齐河县、淄博市、长清县、泰安市、肥城市、汶上县、兖州市、嘉祥县、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这些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影响度最高,降水丰富,靠近主要河流(黄河、京杭大运河)和湖泊(南四湖),地形平坦的地方,容易积水,坡度大的地方就容易发生山洪,影响度大,叠加后的综合风险度高。②较高风险区超过50%的有德州市、淄博市、泰安市、肥城市、曲阜市、兖州市,在50%以下的有桓台县、陵县、博兴县、广饶县、高青县、禹城市、邹平县、齐河县、长清县、莱芜市、平阴县、东平县、新泰市。③中等风险区超过50%的有鱼台县、定陶县、邹城市、嘉祥县、鄄城县、汶上县、宁阳县、梁山县、新泰市、东平县、东阿县、长清县、聊城市、齐河县、章丘市、邹平县、禹城市、临邑县。④较低风险区超过50%的有东营区、庆云县、乐陵市、宁津县、阳信县、陵县、滨州市、惠民县、济阳县、博兴县、武城县、平原县、广饶县、高青县、商河县、夏津县、高唐县、临清市、荏平县、冠县、莱芜市、莘县、平阴县、阳谷县、郓城县、泗水县、巨野县、东明县、微山县、金乡县、成武县、曹县、单县。⑤低风险区超过50%的有无棣县、沾化县、利津县、垦利县、河口区、沂源县。本研究对得出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区划图与山东黄河段各县(市)的历史洪水灾害的频次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情况大致相符,说明本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本文肯定了治水新思路对于防洪的重要性,在强化工程措施的同时,大力实施非工程措施,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一些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建议。高和较高风险区需要做好雨情预报系统,中等风险区要对防洪工程进行加宽、加高和加固,对城市已有的洪水排泄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较低和低风险区则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以及数据获取的难度,论文在危险性和易损性指标选取方面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水文、泥沙、防洪工程等因素指标的影响。这也是今后要做的工作和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理化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评判土壤质量与管理土壤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本文目的在于发现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地形等因子来探讨有机质的影响因素,为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大兴安岭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实测样品点,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初步分析有机质空间分布规律,其次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有机质进行反演建模分析,通过综合
学位
近几年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有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之间关系的试题.此类问题由于题设的部分条件蕴含在函数的图象之中,给我们的分析思考带来一定难度,但它能较好地考查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该类试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二次函数解析式中有关的量与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的关系,正确地进行数与形的转换.现以2013年中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抛物线y=ax2+bx+c(a≠
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包括反映区域地形地貌、交通、气象等情况的基础地理数据,反映区域经济、人口等状况的社会经济数据,反映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的地质数据,以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