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肽TD-1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细胞自噬相关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透皮肽TD-1作用机理的研究  药物通过皮肤表面进入全身循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获得各种各样的疗效的给药途径。透皮给药被认为是传统给药方式的一个有效补充。  已有研究证明透皮肽TD-1可以促进透皮给药,帮助蛋白或药物经过皮肤进入体内。透皮肽可能为大分子药物创建了一个短暂性开放的皮肤通道使其达到全身血液循环。不过到目前为止,TD-1打开皮肤屏障这一过程的确切机制依然还不清楚,TD-1结合的蛋白质也没得到具体的研究。  第一部分中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透皮肽TD-1是与皮肤中大量存在的ATP1B1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体内体外实验还证明透皮肽TD-1通过ATP1B1的C端与之紧密结合。进一步数据表明这种结合会影响到ATP1B1在皮肤组织和表皮细胞中的定位,并且对ATP1B1在细胞中的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这种相互作用与TD-1的促进透皮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我们的实验结果首次提出了透皮肽TD-1具有通过与蛋白ATP1B1的作用来调节透皮过程这一新的生物学功能,揭示了透皮肽TD-1作为透皮给药佐剂的机制与原理,为其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第二部分细胞自噬相关的初步研究  细胞自噬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一种自身调节和刺激应答的调控机制,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有约34种自噬相关蛋白参与细胞自噬过程,通过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行使正常调节功能。已有研究证明多种纳米材料和病毒都能引发明确的静态自噬特征。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分别筛选了与几种细胞自噬过程重要蛋白ATG5、BECN1、DRAM的相互作用蛋白,并且在观察了它们与互作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本文还发现合成的PDMAEMA材料也能独立引发细胞中的自噬过程。而且这种自噬现象的发生使得材料这些材料对细胞的生长存活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实验结果第一次发现自噬蛋白ATG5、BECN1、DRAM的一些相互作用蛋白,为自噬发生及作用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发现与证实PDMAEMA材料引起自噬,对细胞存活有很大的影响,则提示这些纳米颗粒有肿瘤杀伤的作用,揭示了其作为辅助化疗药物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HVDC)系统便于大容量、远距离的输送电力,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电网的互联。HVDC系统是一个高度可控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其控制器的性能是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有力保证。传统的PI或者PID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及调节速度较快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HVDC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本实验采用电生理学、行为学、形态学及生化检测方法,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参与吗啡成瘾痛觉调制及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和产生机理。为进一步探
学位
违章行为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市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智能监控视频分析,以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作为检测目标。本
本文研究了两种通用的磷酸化短肽(或蛋白)检测方法: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突变体修饰的芯片;Fe3+-NTA修饰的芯片。第一种芯片的制备首先是通过overlap PCR的方法,对大肠杆菌碱性磷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ITP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蛋白结构高度保守,能够结合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并在不同的生物膜之间转运。在酵母中,SEC14是其最主要的PITP形式,参与磷脂
目的:  探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威宁、黔西彝族,荔波瑶族以及毕节汉族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5,CCR5)、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1A1,UGT1A
风力发电固有的不确定性是风电的主要缺点。风力发电公司在实际的电力市场上向供电公司供电时会面临供电不足的风险,而期权的应用可以同时保证供需双方的利益。为了规避风电的
  我国6~35kV中低压配电网大多数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俗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是常见的故障形式,占全网故障的80%以上。当故障发生
  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容易导致架空输电导线、电力金具的破坏,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极大的威胁。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大规模建设,由于输电线的直径、单位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