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升到全国的工作重点,经济增长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衡量政绩优良的指标逐渐变成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一过程之中,出现了个别城市在城市更名之后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的案例,导致我国部分城市开始利用城市名称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城市更名作为一种迅速获取关注度的方式应运而生,一度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更名热潮。比如原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湖南,1994年)、原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湖北,1998年)、原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湖北,2010年)等等。城市更名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一度上升为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至今,仍旧有许多城市地区存在着更改城市名称的想法。城市名称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更好的对城市进行区分与管理而对城市进行命名的产物。城市名称是一个城市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标识。不同于人的名称,城市名称具有一定的公共品性质,被城市名称所覆盖的区域的人所共享,拥有着十分复杂的涵义以及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更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当下城市更名最主要的原因是依赖城市更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渠道。张家界的所谓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城市渴望通过城市更名来复制张家界的成功,因而许多地区开始进行城市更名,一度造成城市更名十分混乱的局面。改革开放至今(2017年12月),我国更名的城市地区多达208个,总体呈现出广泛性、混乱性、逐利性的特点。城市更名无疑是中央或者地区政府的一项行政措施,作为一项地方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增长而拟定的政策,同其它的政策措施一样,自然有其对应的政策效果,在某些城市,城市更名的确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在另一些城市,其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这样一种政策的政策效果,却鲜有人进行评估。因而,本文将采用政策衡量常用方法——双重差分法对城市更名这一政策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客观的对城市更名的经济有效性进行探析。本文将从更名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以及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三个方面对城市更名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所得到的实证结果,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