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猪产生高保护力效应的免疫应答事件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省沿江及大湖周围以及四川、云南山区,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有综合防治措施虽然有效,但效果难以巩固,因此发展血吸虫病疫苗,获取化疗“短效”作用与疫苗接种诱导较“长效”的免疫预防作用相结合的双重效益一直是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追寻的目标。在血吸虫病候选疫苗的研究中发现辐照致弱尾蚴疫苗可以诱导多种动物获得对血吸虫感染的高保护性免疫力。目前辐照致弱尾蚴疫苗诱导高保护力的相关机制在曼氏血吸虫病中研究较多且较深入。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表明,抗体和CD4+ T介导的,IFN-γ依赖的效应机制是其获得高保护力的重要原因。用中和抗体阻断IFN-γ作用后或在IFN-γ基因敲除(KO)及IFN-γ受体KO小鼠体内,辐照尾蚴疫苗免疫诱导的减虫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疫苗免疫小鼠后的血清被动转移到B细胞缺陷的小鼠体内可使其获得较高的保护力,且通过多次免疫可提高小鼠体内抗体水平,增强疫苗的保护效果。在灵长类动物(猩猩,狒狒)中的研究表明,在曼氏血吸虫辐照尾蚴疫苗多次免疫后可以诱导IFN-γ和IgG抗体水平的升高,在尾蚴攻击感染后,IFN-γ水平降低,而以Ⅱ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为主,但IgG抗体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示抗体水平与辐照尾蚴诱导灵长类产生高保护力相关。相应地,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疫苗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体内所诱导的减虫率通常低于40%且不稳定,但在大动物如猪、牛的体内可获得较高的保护力。然而,辐照日本血吸虫尾蚴疫苗诱导保护力产生的免疫应答机制仍不明确,在大动物体内疫苗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仍未见系统、动态的详细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对辐照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猪产生的保护力效应进行动态评估,包括检测疫苗免疫后,猪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改变,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为寻求适合的日本血吸虫病候选疫苗的研制策略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虽然辐照致弱血吸虫尾蚴疫苗可以诱导大动物产生高水平的保护力,但对其介导产生高保护力的抗原仍知之甚少。辐照致弱尾蚴疫苗的动物模型是筛选保护性抗原的重要方法之一。鉴于Th1应答和抗体的产生对于辐照致弱尾蚴疫苗产生的高保护力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从辐照致弱尾蚴疫苗的猪模型中筛选一系列能够与高保护力的猪血清中IgG2型抗体(与Th1型应答相关)特异性结合,即“优势”诱导Th1型应答的抗原分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Th1、CTL和B细胞表位预测,希冀为组合有效的血吸虫病疫苗提供候选分子信息。本研究以二元长白猪为研究对象,观察UV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疫苗免疫后对正常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效应及相应的免疫学事件。通过测定不同实验组的猪感染后粪便排出的虫卵数、感染后8周猪体内灌注出的成虫数、肝脏沉积的虫卵数及相应的病理改变以评估疫苗诱导猪产生的保护力效果;为监测疫苗诱导宿主的整体免疫应答,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猪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M、IgG、IgG1和IgG2抗体水平,同时检测不同时期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为了研究疫苗免疫后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改变,以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不同实验组在免疫和感染后早期皮肤引流淋巴结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感染后8周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猪全基因组芯片,比较分析了不同组猪肠系膜淋巴结表达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最后,利用免疫沉淀技术从具有高保护力的猪血清中筛选IgG2型抗体特异性识别的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通过质谱技术和同源性比对鉴定所筛选的抗原分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其亚细胞定位及这些抗原的Th1、CTL和B细胞表位。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 UV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疫苗诱导二元长白猪产生了高水平的保护力。UV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后的猪(免疫攻击组)在正常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第8周体内的减虫率达到63.84%,肝脏减卵率达到71.82%,粪便排出的虫卵显著减少,肝脏炎症减轻,肝脏单卵肉芽肿数量减少,但单卵肉芽肿面积无显著差异。2.在体液免疫应答方面,免疫攻击组猪血清中IgM、IgG、IgG1和IgG2抗体水平在疫苗免疫后及攻击感染后早期显著升高,特别是IgG2抗体水平在攻击感染后8周(感染急性期),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3.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在疫苗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的早期,免疫攻击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特异性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感染后6-8周(感染后急性期)表现为Th1/Th2混合表型。4.疫苗免疫后早期,皮肤引流淋巴结中与CD4+ T细胞活化相关的基因ifnγ、il12p40、il4和il10,以及与CD8+ T细胞毒作用相关的基因granzyme b和nk-lysin mRNA水平高于正常尾蚴感染早期的表达水平。5.免疫攻击组猪在攻击感染后8周(感染急性期)肠系膜淋巴结中与细胞毒作用相关的基因(granzyme b、nk-lysin)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猪肠系膜淋巴结的基因转录水平,发现免疫攻击组比感染对照组基因信号增强1.5倍以上的有185个基因,其中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相关基因(granzyme b、nk-lysin)、与T细胞活化相关的基因等。感染对照组与免疫攻击组相比,有207个基因信号增强1.5倍以上,主要为炎症相关基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等。6.有5种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能与具有高保护力的猪血清(免疫攻击组)中IgG2型抗体特异性结合,运用计算机编制的预测软件预测这5种与保护力相关的抗原的细胞表位,CTL表位12个,Th1细胞表位11个,B细胞表位10个。本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1)系统、动态地描述了日本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疫苗的猪模型中与高保护力诱导相对应的免疫学事件,整合和填补了以往报道的辐照致弱尾蚴疫苗在大动物宿主体内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应的零星和割裂的认知,特别是由于猪的生物学、免疫学和解剖学类似于人,故本研究报告的致弱尾蚴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特征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在人体可能诱导的免疫应答效应;2)复证并肯定了辐照致弱尾蚴疫苗在宿主体内诱导的以IFN-γ产生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以IgG2抗体产生为主的体液免疫是诱导高保护力的关键效应,同时为CTL效应涉入提供了实验依据,提示我们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宜将针对特定的靶抗原,将诱导IFN-γ产生、IgG2抗体效应的分子及细胞毒作用分子进行有效组合,以获得更高的保护力;3)运用了免疫沉淀和质谱技术在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疫苗猪模型上初步筛选了与保护力相关的抗原分子,并预测了其抗原表位。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候选疫苗表位,为未来设计和构建有效表位组合疫苗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对冠心病PCI相关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远端缺血后适应组(PCI术前1小时内给予左上肢短暂缺血-再灌注,n=26);比较两组PCI术中及术后临床情况、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s)、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心肌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术前及
目的探讨在念珠菌感染导致的致死性脓毒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介导T-bet表达对CD4+T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我们选择4-5周龄,体重16-18g的雄性健康C57BL/6 N野生型(WT)、T细胞特异性mTOR/TSC1基因敲除小鼠(以抑制/增强T细胞的mTOR通路活性),分为感染组(n=30)和对照组两个大的组别(n=10),通过经典的念珠菌孢子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念珠菌血症小鼠
研究背景和目的胆囊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据统计绝大多数胆囊癌病人生存时间小于一年,五年存活率也不到5%。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然非常困难,主要是没有有效的药物能控制肿瘤的生长,进展期和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很差,使得存活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对其基因及分子机制研究目前仍非常有限。我们试图通过对多个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检测,筛选出在胆囊癌上调表达的基因,研究它在胆囊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肿瘤导致的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位列人类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二位。由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从胃癌组织和细胞中找寻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进一步阐述胃癌的发病机制,并通过对相关靶点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来指导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能量代谢异常也被认为恶性肿瘤十大特征之一。新的观点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旺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起源自神经外胚层的神经胶质细胞,是人类颅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病理结构和临床症状都非常特殊。胶质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以及病死率。据国内统计,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5.26%60.96%(平均约为44.69%)。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亚型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其年龄校正的发生率为0.59-3.69/100000人。有资料表明,即使手术切除
目的:放射治疗是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肺癌的放疗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由于呼吸运动引起的肿瘤位置移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基于三维CT和四维CT的肺癌内靶区不同的勾画方法,探索高效、精准、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策略。另在分子水平,探寻αvβ6和IL-8在肺癌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靶点。方法:本文共分为临床靶区研究和基础研究两部分对肺癌进行系统的探讨。
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受众多调控元件的调节,这些调控元件散在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同一调控元件亦可以调控多个靶基因的表达,在染色质高级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三维网络,藉此保证基因时空表达的精确性。远程调控元件的功能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变化紧密相连,细胞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变化必将影响远程调控元件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改变细胞的转录模式。然而,在细胞不同生命活动中,远程调控元件如何通过染色质高
目的:探索与NSCLC放疗敏感性相关的血浆外泌体源miRNAs及其作用路径。方法:高通量测序NSCLC患者治疗前循环血中miRNAs,根据患者放疗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将血浆样本进行分组并对结果展开分析。结果:1、2、3组共同差异表达miR-92a-3p,组间差异基因交集在蛋白结合,在Ras通路上富集明显。miR-92a-3p的多个靶基因参与Ras基因的上、下游通路。结论:循环血中外泌体源miR-92
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受众多顺式调控元件的调节,同时一个调控元件也可以协调多个基因的表达,藉此保证基因时空表达的精确性。在人类、小鼠等高等生物中,基因的调控元件散在分布于基因组组中,可与其所调控的靶基因相距甚远。染色质环假说认为,细胞核内染色质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其可通过形成特殊的三维空间结构,使远端调控元件靶基因启动子相互靠近,形成基因表达的网络调控模式,从更高层次实现对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BCL2蛋
钢结构住宅是一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及可循环利用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钢结构住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多个技术体系,但经济性仍是制约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结构住宅与普通钢筋混凝土住宅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综合经济性比较,从而得出钢结构住宅的综合经济价值高于钢筋混凝土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