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公开透明政府的建设,乃至法治社会的构建,其实都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搭建与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经初具雏形,但“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回顾疫情爆发初期,病例数量的急剧增长、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疫情传播速度的迅猛之势无不与我们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时,不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孱弱的政府信息公开能力有关。据此,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探求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途径。文章第一部分从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价值与特性入手,基于法律与现实两个维度分析了其制定与完善的核心价值。在法律维度上,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价值体现于与知情权一体两面、相辅相成;而其行政法价值则体现于契合行政公开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维度考量,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契合公开透明政府的建设,有助于日前或是今后可能发生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文章基于重大传染病疫情本身所具备的突发性、影响广等因素,从信息公开时间、信息公开主体、信息公开内容以及信息公开态度等四个方面,分析得出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具备公开时限的紧迫性、公开主体的专业权威性、公开内容的涉及隐私性以及公开态度的主动扩散性等四项基本特性。文章第二部分以现行制度为核心,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中的上报与通报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主体、时限、内容与监督问责机制等内容。文章第三部分归纳了我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我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信息公开时间节点、具体内容等实践中的详细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得出我国现行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主要存有时限滞后、主体缺位、内容差异化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与问责机制等问题,并经分析得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制度漏洞与执行环节法治观念的薄弱。文章第四部分则基于前述成因明确采用立法与实践革新的手段进行完善。立法方面,立足于我国国情,从调整现行法律规范出发,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设立专章,并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主体、具体时限进行细致规定;同时增设信息公开内容基准,引入“吹哨人”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实践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兼顾对现行信息公开实践的革新,引入了日本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法治理念,并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运用比例原则加大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辅以多元化的信息公开方式及多渠道的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以期促进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其他文献
量子图像处理作为量子信息、量子力学、数学和图像处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优良的存储性能和超并行计算性能。本文利用量子图像处理性能优势,针对不同的量子图像表示模型,设计了量子图像的几种常用算法和量子图像水印算法,具体的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提出了基于广义量子图像表示(Generalized Quantum Image Representation,GNEQR)的常用算法,包括量子图像二值化、量子图像
破产重整制度,是以拯救危困企业为目标的特殊法律制度,其通过重整程序实现企业债务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帮助其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在重整过程中,清偿债务、维护运营、优化资产结构及技术升级改造均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可以说重整融资是决定重整成败的关键。然而,由于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自身资不抵债,信用基础消失殆尽,获得传统的商业信贷已经不可能,重整融资困难重重,进而导致实践中破产重整制度适用率低,其效用难以
信息抽取是从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的重要途径。金融作为强数据驱动行业,及时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是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作为对数据和信息非常敏感的行业,只有解决现阶段金融行业存在的金融事件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不足,才能有效提高金融知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提出基于规则和BiLSTM-CRF(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的金融事件信息抽取模型,结合深度学习方法、传统机器学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开始论及神学与宗教问题,但因其论述风格迂回,导致研究者们对他的神学观点做到有效且全面的把握。这种风格往往被学界嗤之为“后现代式”写作。但需注意的是,德里达指向的并非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神学,而是一种“非神学的神学”。并且,基于德里达的犹太人出身与他对这一身份的拒斥,体现了他对这一宗教信仰认同上的含混,这一点将为本文的解读造成
正当防卫紧迫性要件是决定正当防卫最终能否成立的重要判断前提。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引发公众讨论的热点案件,正当防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对紧迫性要件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些正当防卫案件的判决结果往往有待商榷。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寻我国对不法侵害紧迫性判断过程中存在的明显误区,最终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有关紧迫性判断的问题。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介绍
本文研究了具有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的初创企业的IPO时机选择决策机理,在股票发行市场存在卖空限制的基础上,假定被投企业未来利润流服从几何布朗运动,乐观投资者的数量服从泊松跳过程,借用最优停时的方法,建立了被投企业IPO时机选择模型,得出风险投资机构持有股权在被投企业私有和IPO时的价值表达式,通过求得风险投资机构在被投企业IPO之前获得利润流现值与IPO之后抛售股票获得收益的的现值之和最大值,得到风险
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中,语言是神话的基础,语言批判延伸出对神话的情境化现实与意识形态的批判。通过诗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并置,语言成为对神话的抵抗。对语言的执着与钟情是罗兰·巴特神话学的独创之处,也是其大众文化研究的特点所在。在批判精神与知识分子责任感方面,他与法兰克福学派又是一脉相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和使命要求新时代必须更好地办好思政课。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是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关键是教师。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涵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与思政课教学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支撑思政课教学的技术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及水平,包括提高思政课
红枣作为特色林果业,在全国很多地域都有栽植,仅新疆栽植面积就达447万hm~2,占全国红枣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国内的红枣采收机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主要集中在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类,但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查阅文献,对现阶段红枣机械化采收进行了总结,对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开发相关产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总体背景下,“直过民族”基于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发展状况,而如何实现乃至加速实现和全面实现社会进步的问题,已经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如何以建构和夯实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宗旨而进一步推动此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本文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样值得深入聚焦。首先,与任何社会进步一样,“直过民族”社会全面进步同样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