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株红景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转移活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株红景天(Rhodiolawallichiana)为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全名大株粗茎红景天,生长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上,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和唐代的《千金翼方》及明代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大株红景天分布于云南、青海及西藏等地。红景天属植物具有适应原作用,包括保护神经、心脏,抗疲劳,抗压力,抗焦虑,增加智力,延长寿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红景天中含有挥发油、甾体、糖苷类、苯酚类化合物、以及有机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没食子酸,琥珀酸)和丹宁酸等。本文采用75%乙醇溶液提取得到大株红景天乙醇提取物,进一步以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然后经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从大株红景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以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1DNMR和2D NMR)方法,鉴定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甲基丁酸-2-O-β-D-葡萄糖苷(1),7-O-丁香酰-β-D-景天庚酮糖(2),反式柴胡红景天氰苷素A(3),酪醇(4),丁香酸(5),3-甲氧基没食子酸(6),scaphopetalone(7),berchemol(8),苯甲醇(9),红景天苷(10),2,6-二甲氧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lotaustralin(12),仲丁基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14),柴胡红景天氰苷素A(15),甘油(16),对苯乙烯基-O-β-D-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7),佳味醇-4-O-β-D-呋喃芹菜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8),丁子香基-4-O-β-呋喃芹菜糖基-(1→6)-O-β-吡喃葡萄糖苷(19),没食子酸甲酯(20),棉黄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21)。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8、11、13、16、17、18、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5、20、2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转移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7、10、11、17均有明确的抗肿瘤转移活性,其中化合物10和17的抗肿瘤转移活性较强。大量文献报道了红景天化学成分的多种生物活性,但是抗乳腺癌转移的活性成分为本文首次发现。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臭氧总量的减少已经被很多观测证实。臭氧总量的减少会对气候和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臭氧总量的观测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缺少
分子离子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离子体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分子离子的光谱也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低气压辉光放电获得瞬态分子离子。瞬态分子离子的
微体甲壳动物介形类,因其具有保存完好的化石记录和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常被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广泛应用于古环境、古气候等研究中。本研究以人为干扰相对较大的长江中下
在以往理论研究以及应用时,回归分析的方法成为了最重要的统计学方法之一。Bassett和Koenker在1978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回归分析的方法——分位数回归。近些年来,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分位数回归是以条件均值模型为基础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延伸与拓展,是通过使加权残差绝对值的和最小来进行参数估计的回归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可对数据进行很好的解释说明。在进行分位数回归时,数据的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天文学曾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中国古代天文科技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开展中国古代天文学相关研究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天文科技典籍的英译更是我国从“文化自知”走向“文化自信”的有效工具。因此加大对天文科技典籍英译的研究力度,势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伟大战略。本实践报告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并翻译《星占学与传统文
学位
彩色数字全息作为数字全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在无损检测方面不仅有着非接触、高精度等优势,而且三色光波同时从不同角度采集材料的信息,在数值计算时能构建出三个不共面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注塑成型产品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愈加广泛,产品愈加趋向于微型化。微注塑成型制品由于其需求量较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微注塑成型制品其外观尺寸多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制品重量多为毫克级别,要求的精确度较高,所以其注塑成型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轻微变化就会对制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其注塑成型过程控制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传统的注塑成型方法无法满足微注塑成型的需求。本文基于模腔压力监测技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交通事故尤其是碰撞等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更好地避免前方障碍物,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多数主动避撞控制系统将横纵向避撞进行解耦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避撞,但是对避撞过程中车辆行驶稳定性考虑不足。为了弥补单一避撞控制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将车辆横、纵向避撞进行耦合控制,更好地实现对前方障碍物的避撞效果和提高车辆的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