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电隧道结因具有高集成度、高读写速度、低读写功耗和非破坏性读出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视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与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对于铁电隧道结非易失性存储可靠性的研究始终不多,其电阻保持失效机制和阻变翻转疲劳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Pt/BaTiO3/Nb:SrTiO3铁电隧道结为研究对象,对其非易失性存储可靠性做了以下研究:首先,以四个原胞厚度的SrTi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隧道结因具有高集成度、高读写速度、低读写功耗和非破坏性读出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视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与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对于铁电隧道结非易失性存储可靠性的研究始终不多,其电阻保持失效机制和阻变翻转疲劳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Pt/BaTiO3/Nb:SrTiO3铁电隧道结为研究对象,对其非易失性存储可靠性做了以下研究:首先,以四个原胞厚度的SrTiO3,LaAlO3和BaTiO3为势垒层制备了三种不同的隧道结器件,通过对比其阻变性能,揭示了铁电极化对金属/铁电/半导体隧道结阻变存储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非铁电隧道结,铁电极化对势垒的调控使Pt/BaTiO3/Nb:SrTiO3隧道结开关比高出了三个数量级,电阻保持能力和阻变翻转耐久性也更优越。借助菲克第二定律,阐述了绝缘体/半导体界面处电子的自发扩散行为,揭示了隧道结电阻保持失效的微观机制。之后,利用数字源表对Pt/BaTiO3/Nb:SrTiO3铁电隧道结阻变循环耐久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器件在经历一定次数阻变循环之后出现了疲劳效应。利用扫描透射显微镜技术,观察到了经历阻变循环之后的BaTiO3薄膜中氧空位浓度逐渐升高,以及钙钛矿晶格结构被逐渐破坏的现象。然后利用压电力显微镜技术,探究了阻变循环过程中BaTiO3薄膜铁电性逐渐丧失的过程。最后,通过对铁电隧道结势垒和翻转动力学的分析,结合等效电路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阐述了铁电隧道结发生阻变疲劳的物理机制,从原子尺度揭示了隧道结开关比降低和矫顽电压增大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四个非易失性电阻态的(La0.67,Sr0.33)Mn O3/BaTiO3/Co Fe2O4/Nb:SrTiO3多铁隧道结。测试发现BaTiO3极化方向的变化可以改变Co Fe2O4势垒相对于(La0.67,Sr0.33)Mn O3电极的能带排列,使隧穿磁致电阻发生约10倍的变化,甚至使隧穿磁致电阻的符号随铁电极化方向发生反转。通过对BaTiO3铁电极化方向的逐步调控,实现了器件开关电流比为54400%的连续电导变化,并以此实现了器件仿神经元突触的长期记忆和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功能,展现了多铁隧道结在非易失性存储和神经态网络计算中的双重潜力。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特殊的共轭桥对有机光学发色团的分子进行设计,使之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基于双能级模型和电荷转移理论,研究的焦点聚集在具有D-π-A型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决定发色团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为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效率,对于不同的共轭桥具有不同的离域效率,而二苯乙烯是电子离域效率最高的共轭体系之一。基于二苯乙烯这种结构框架,在π-共轭桥的两端添加上不同的给体、受体基团,或者将具有不
纳米材料,以其独有的新奇性质在电子器件、航天领域、光电催化、储能器件、生物医学乃至纺织、机械、环保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极为成熟的应用。基于以上对纳米材料的应用,探索纳米尺度材料的合成、微观结构以及低维性质,将有效的推动对纳米材料相关理论基础的认识,也将拓宽其在各大领域的实际应用。本文制备了In2O3、Pr0.5Sr0.5Fe O3和La0.25Pr0.25Sr0.5Fe O3纳米纤维,对以上几种材料
在最近几年中便携式和可穿戴无线设备的飞速发展和第五代(5G)技术的普及,智能电子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等小型电子设备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设备朝着小型化的趋势和电池使用过程的中的损耗,设备电源的更换变的越来越麻烦。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蓝色能源,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耐酸碱的TENG和栅极结构TENG在安全方面的应用。随
由于集成电子技术的能耗问题和集成度问题,研究新型的信息传输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旋波是通过电子自旋编码传输信息,故而能够克服热功耗的问题,因此研究自旋波的激发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磁交换作用对磁性薄膜自旋波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分别通过在单层薄膜中掺入非金属元素和双层铁磁耦合的方式改变薄膜的交换作用,研究其中的自旋波共振。首先采用成分梯度溅射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B含量和厚度不同的FeCoB薄膜
科技与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舒适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各种环境问题中,废水污染以及与细微颗粒物(PM)相关的空气污染已成为最严重的问题。纤维膜作为一种过滤材料,在空气过滤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众多应用和发展。静电纺丝工艺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首先我们研究了一种可以规模化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用于气体过滤的静电纺丝
磁电材料因为同时表现出铁电性和铁磁性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材料之一,这种独特的铁电与铁磁之间的耦合,能够应用在许多电子设备和器件中。随着各类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中对柔性器件的需求,各种柔性磁电材料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由于单相磁电材料的磁电效应往往比较微弱,人们把研究重点转向复合磁电材料。在众多柔性复合磁电材料中,聚合物基复合磁电材料因为其出色的柔韧性、良好的稳定性和
一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纤维(nanofibers,NFs)由于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已经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化学和气体传感、显示器件等领域。在一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Fs材料中,SnO2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较宽的带隙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光电以及气体传感等领域,然而目前SnO2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仍然存在着阈值电压过负、能量消耗较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
光致发光材料已应用在科学工程中的多个领域,例如:光学存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医学和各类光学传感器等。在这些应用领域中,纳米尺寸的静电纺丝荧光纤维是理想且常用的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静电纺丝荧光纳米纤维的性能和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医疗和有毒物质检测方面。因此在本文中,设计了两种新型静电纺丝荧光纳米或使用方法,用于解决传统抗癌和水中有机染料检测中的弊端。我们首先设计了一种抗癌
近年来,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因其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巨大的速度差而面临着处理爆炸性增长数据的严峻挑战,Mead提出的模拟生物大脑的神经元模拟则很有希望解决这一困境,忆阻器因其阻值可以由流经其的电荷精确调制这一与生物突触较为相似的特点,使其为解决冯·诺依曼瓶颈和研究神经元模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这使得围绕忆阻器的研究成为当今一大热点,然而大多数忆阻器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了器件材料的搭配选择和忆阻性能
高性能锂硫(Li-S)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最有前途的候选电池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硫和硫化锂(Li2S)的绝缘性,硫正极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多硫化锂(Li PSs)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转化反应动力学等问题导致Li-S电池硫利用率低,电化学性能差,严重阻碍了Li-S电池的商用化发展进程。二硫化钴(Co S2)已被证明可以与Li PSs产生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进而在表面有效地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