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吸附在中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需水量剧增,而供水量却相对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而且,随着越来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的实施,许多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废水的排放要求,二级处理出水往往有多项指标过高,不能达到回用的目的,寻求一种技能满足水质排放要求又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技术势在必行。因此,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本课题来源于青岛市国际合作项目《中水回用技术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过滤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对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未达标的水质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达到国家中水回用标准的要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本论文以CODCr和氨氮(NH3-N)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吸附性能较优的活性炭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活性炭粒径、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pH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活性炭(GAC)、纤维球、沸石进行对比实验,同时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回流污泥培养生物活性炭(BAC)滤料,然后采用生物活性炭过滤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和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其处理效果;采用混凝—多级过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考察出水水质能否达到中水回用要求,分析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粒径越小,吸附效果越好;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CODCr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是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平缓;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CODCr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大,30min以后去除率的增大速度减缓,逐渐趋于稳定;温度和pH对去CODCr的去除率影响不大。通过正交实验考查得出结论,活性炭吸附去除CODCr的影响因素主次关系是: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粒径>pH,最佳吸附条件为:活性炭的粒径为0.071mm,投加量为10.0g/L,吸附时间为30min,pH为6。采用生物活性炭(BAC)曝气滤柱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最佳处理时间为8h。经BAC滤柱处理出水CODCr为45.60mg/L,去除率为49.56%,NH3-N为5.41mg/L,去除率为81.12%。达到国家中水回用标准的要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pH和温度对BAC曝气滤柱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可忽略。采用混凝—多级过滤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出水CODCr为30.20mg/L,NH3-N为8.54mg/L,达到了国家中水回用标准的要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采用BAC曝气滤柱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处理时间为8h,出水CODCr为32.50mg/L,NH3-N为7.84mg/L,达到了国家中水回用标准的要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
其他文献
系统全局最短路径规划作为非线性组合优化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小Steiner树问题是全局最短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最小Steiner树的全局优化算
目前,伴随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以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对孩子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小学高年级的数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骨质疏松大鼠PICP、ICTP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三月龄成年雌性SD实验大鼠45只,体重介于180-230g之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生理盐水组、去势
运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美国、法国与中国中度烘烤程度橡木片的挥发性化合物。共分离和检测出8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种萜烯醇类、1种醛类、7种有机酸类、
<正> 脑积水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顽固病症。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先天因素为导水管狭窄或膈膜团锁,或后天性继发性因素,如炎症、出血、肿瘤等)引起脑积液分泌过多,循环通路阻塞
期刊
以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1范数正则化过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与以Tikhonov正则化为代表的二次型正则化过程相比较,本文的理论分析
<正>近日,SGS中国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审核专家王新民一行到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FSC-FM/COC森林认证年度审核工作。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审核评估,湖南茂源林业
可再分散乳胶粉是一种由聚合物乳液通过喷雾干燥,遇水后可再次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的聚合物粉末,作为化学改性剂应用于干混砂浆。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的聚合物乳液Tg需为-5到10℃
运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试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优化了萃取时间、加盐量、搅拌速度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
预设是意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弗雷格在1892年《意义和所指》一文中首次用“预设”一词对语义中的逻辑现象进行了解释,现代预设理论的研究由此拉开了帷幕,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