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重点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IEEE802.11p及其信道模型和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
论文在简述WAVE/DSRC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重点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IEEE802.11p及其信道模型和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
论文在简述WAVE/DSRC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信道估计算法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根据车路协同通信系统对通信时延的需求,系统采用IEEE802.11p作为底层传输协议。在此基础上,论文对IEEE802.11p协议的核心内容及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信道模型和信道估计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论文在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析了DSRC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IEEE802.11p协议是传统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扩展,为此论文分析了协议的MAC层,并从对比的角度对物理层进行了介绍,重点突出了IEEE802.11p为适应高速移动环境在物理层所做的修改。针对高速移动的特殊应用环境,论文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实测的信道数据,采用TDL方法,建立了6种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信道模型。通过对PSD、PDP等参数的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信道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基于所建立的信道模型,论文在MATLAB上搭建的一套链路级仿真系统,采用相应的信道估计算法,从多方面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从SNR-BER的仿真结果可知,由于多普勒扩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SNR-BER曲线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板效应”。为此,需要对接收端的信道估计算法及协议的帧结构进行近一步的研究。最后论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信道建模、协议仿真及其制定我国车路协同通信标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其他文献
随着固态发光器件的发展,无线光通信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众多的研究者们在为让无线光通信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而奋斗。
本文首先给出了无线光通信的文献
随着人们对高速、高效、多样化的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短波通信也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短波信道传输媒介的时变性使得短波通信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功能
由于毫米波的频率高、可用带宽大,能给系统提供每秒千兆比特的传输速率,因此被视为5G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保证足够的链路余量,毫米波系统在收发端需要都采用大规模天线
关于圆极化天线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基于圆极化波的诸多特点,故在电子侦察和干扰、雷达的极化分集、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和射频识别系统(RFID)中普遍采用圆极化天线。对于圆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f today is moving from cellular networks towards more distributed,self-configuring networks.Wireless had a huge growth over the passing
近年来在机器人学研究中,多机器人系统成为了最具研究价值的领域。多机器人系统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地图构建、协作搬运、以及体育对抗中。对于单机器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多机
近年来,无线通信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数目爆发式的增长,使得用户愈发迫切需求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为了容纳更多的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无线通信对系统的吞
在无线移动Ad hoc网络(MANET)中,节点是可以动的,自动连接并且彼此可以在没有基站的支持下进行通信。通常,这种网络的拓扑结构会随着节点的移动而发生改变,不断地断开和重新
随着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和因特网的不断互联,无线通信网络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研究领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通信和多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是通信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与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能耗过高等严重问题。电量需求的增加提高了通信网络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