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三方面相协调出发,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建设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20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而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健全环境资源法律的基础上有效地实施环境资源法律。环境资源法律的实施,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而现实的情形是,环境资源法律的实施不尽如人意,执法中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公众环境守法意识不高、参与制度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确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全面审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探讨与寻求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对策与出路,以解决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保障问题。本文将紧密结合近年来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实际情况,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需求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元化视角下,对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对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研究,对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障碍及造成障碍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并从理论与实践上为环境资源法律的实施困境寻找解决的对策。除去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概述。首先,对环境资源法律实施中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阐述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价值和重要性,指出环境资源法律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代际公平”的目标、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部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具体审视。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现状,并以日本、美国为例对国外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经验进行了借鉴。接着,阐述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具体内容,指出环境资源法律实施包括环境资源守法、环境资源执法、环境资源司法和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监督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三部分——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障碍及成因。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包括制度性因素和具体性因素,这部分首先从环境资源法律的立法不足、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环境资源法律实施评价标准的欠缺三个方面分析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制度性因素。然后从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主体角度考虑,具体分析了公众环境守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和环境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突破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障碍的法律对策。这一部分从完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和实施机制、健全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外部制度、提高公众的环境资源守法意识、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监督的作用等方面为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障碍寻求对策,以促进中国环境资源法律的有效实施。